六枝聯社梭戛信用社服務側記

趙軍良 陳旺青 曾祥玲 烏蒙新報記者 胡興文

激情五月,美麗梭戛。

站在六枝特區梭戛鄉的最高處,您定能看到兩處風景——

遠遠望去,棟棟漂亮的洋房,猶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條條白色的公路,猶如巨龍,在山中蜿蜒而上,又如一條條白色的綵帶,在山間起舞。

“貸”動羣衆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貧的“大梁”

走進一看,寬敞明亮的水泥硬化路上,過往人羣笑容滿面,幸福指數毋庸置疑;每戶農戶的屋前房後,均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特別在大棚食用菌種植基地,村民“變”成工人,有的在採摘菌菇,有的在整箱裝車。

然而,就在這個大棚食用菌種植基地裏,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男子滿臉惆悵。“你們基地的這些食用菌銷路怎麼樣?資金週轉如何?”“銷路沒有問題,只是差50萬元左右的資金週轉。”“您不要擔心,我們把資料收齊,儘量爲你度過難關,解決您的燃眉之急。”“太謝謝您了。”“不客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六枝聯社梭戛信用社客戶經理謝龍與該男子的一席話,引起記者的注意。

“貸”動羣衆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貧的“大梁”

“對於食用菌種植基地的貸款一事,我會盡量幫助解決,讓村集體合作社越做越大,越做越強,讓更多村民走上富裕之路,纔是我們信用社的服務目的。”謝龍表示。

經介紹,這位年輕男子還不得了——他叫劉先桃,不僅是梭戛鄉樂羣村主任,而且還是三個磚廠的“一把手”。

“貸”動羣衆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貧的“大梁”

身材瘦小的劉先桃,是地地道道的樂羣村村民,2017年以前,他在外省打工掙得錢後,放棄外面豐厚的薪酬,立志回自己的家鄉做一番事業,帶動家鄉的父老鄉親一起致富奔小康。

說幹就幹,是劉先桃一貫的風格。

爲此,劉先桃將自己打工掙來的錢全部投資在生豬養殖和磚廠上後,發現自己手上的資金鍊斷了,咋辦?

“貸”動羣衆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貧的“大梁”

聰明的劉先桃看到相關金融宣傳,來到梭戛信用社,他把自己的想法進行深度分析後,梭戛信用社領導高度重視,先後給劉先桃貸款3萬元、10萬元、20萬元……梭戛信用社的這一貸,硬是把劉先桃的生豬養殖和磚廠“盤活”了。

爲此,劉先桃在梭戛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自己走上富裕道路後,爲代和賢等20名收入低下的村民提供固定就業崗位,每年支出農民工工資近100萬元。

“貸”動羣衆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貧的“大梁”

對於劉先桃來說,自己富了不算富,帶動全村村民一起致富纔是硬道理。

劉先桃作爲樂羣村主任,一方面,他成立村集體合作社——六枝特區羣志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梭戛信用社的“特惠貸”等惠民貸款,讓樂羣村102戶村民通過資金入股,實現每年分紅的同時,也增加樂羣村的村積累。

“貸”動羣衆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貧的“大梁”

另一方面,劉先桃利用六枝特區財扶整合資金300萬元,建設佔地40畝的大棚食用菌種植項目,土地流轉費每年每畝600元,可解決40餘名村民的就業問題。“除此之外,我村合作社還建設養牛項目、雲茸項目等。”劉先桃激動地說,近年來,他在梭戛信用社的關心和支持下,漸漸走上富裕之路的同時,還爲樂羣村的產業出謀劃策,並遞上金融“活水”。

劉先桃的創業故事和帶動當地村民就業致富的故事,僅僅是梭戛信用社開展金融扶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梭戛信用社在六枝聯社黨委和梭戛鄉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秉承親切、可人的優質服務態度,發揚不怕喫苦、勇於創新的“挎包”精神,通過走村串寨,翻山越嶺,挨家挨戶地爲羣衆宣傳金融知識,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帶到羣衆手中去,真正解決羣衆的融資需求。

“貸”動羣衆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貧的“大梁”

俗話說,一份辛勤,一份收穫。

截至目前,梭戛信用社存貸款餘額9000餘萬元,較年初增加700餘萬元,增幅8.17%;存款餘額5000餘萬元,增幅3.43%;發放“特惠貸”3000餘萬元,受益羣衆700餘戶3000餘人;學習中央、省、市各種金融文件10餘次,學習六枝聯社黨委探索創新的“四四”工作法、信貸“包裹”3次;發放各類金融宣傳800餘份,受益羣衆1000餘人;不良貸款降至0.21% ,開展存款抽獎2次,取得明顯的社會效果,深受轄內廣大羣衆的愛戴和當地政府的好評。

“貸”動羣衆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貧的“大梁”

“近年來,梭戛信用社爲我們政府挑起金融扶貧的‘大梁’,從而爲梭戛鄉的鄉村振興戰略建設貢獻一份強大的金融力量。”梭戛鄉黨委副書記、政府鄉長張亮才高度評價梭戛信用社,今後,希望梭戛信用社再接再厲,努力提供金融“活水”,造福一方百姓,有效助推梭戛鄉脫貧攻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