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之间,有一座与佛同名的小城,叫弥勒。而在这里,有一个名人聚集的小镇,叫东风韵,它名字很婉约,但却延续了艺术家独特别样的个性,而且这里是众多明星的打卡地,今天小编便想带着你,一起走进这个小镇。

杨丽萍、姜文和罗旭在东风韵

李亚鹏、萨顶顶和罗旭在东风韵

大家看图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人,罗旭,因为就是这个“城堡”的建造者,它云南弥勒人,是知名的雕塑怪才、油画家,他的雕塑和油画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过展览,获得过很多荣誉。他就在这片盛产葡萄和烟草红土地长大,或许出于对家乡的情感,他才把自己的原创艺术想象变成建筑安放在这里。

弥勒东风韵

东风韵里的罗旭建筑群,未用一根钢筋,未用一根钉子,全部由当地的红砖建造而成。罗旭也不谦虚地说过:“我最大的挑战就是不用米达尺!”这个回答意味深长且歪打正着,当初,盖房前他曾认真地去找建筑设计院审批,院方的结论是“这房子没法造!”老罗赌气回来自己找了施工队,自己指导他们把这里建起来,罗旭以自己的直觉和知性无意间突破了现代建筑以数学和结构为准绳的繁离,为自己的幻想开启了一个新鲜的奇异的境界。

图为罗旭建筑俯视图

万花筒艺术馆

万花筒艺术馆

万花筒艺术馆外形酷似形状各异的酒瓶,也有人说像燃烧的火焰,于是人们说这个建筑代表了这里的红酒文化、彝族的火文化及共生向上的文化,不知老罗当初可想了这么多。艺术馆红砖墙里按万花筒里三棱镜的特点来设计,走进艺术馆,不需要开灯,“野生的光从天而降”,随着天气和太阳高度变化明明暗暗。

东风韵

馆的正中央,藏着一套罗旭的“合唱团”陶俑群,这个作品罗旭总共做了两组,一组收藏于新加坡某博物馆,一组便是在这里。这数百个手工粗制的陶俑,有着不一样的吟唱表情,音乐放着的时候,他们仿佛带着不一样的情绪唱着歌,很像现实的人生,有人卖力演唱,有人随意敷衍。曾看过罗旭的一段视频采访,谈及“合唱团”,他说初衷是因为一个人听音乐有些孤独,于是造了这些陶俑陪他听歌。

艺术馆像是装着孩童玩万花筒时在光影里游戏的心,也装着成人混迹生活面目模糊的面孔。

图为万花筒艺术馆“合唱团”陶俑

农垦博物馆

农垦博物馆外观方正工整,内部却别有洞天,灰色调的大面积运用,以及采用稻草混合泥浆粉刷而成的墙壁,充分体现出展览馆的设计主题——“拓荒”。里面有大面镜面展墙,满墙的照片讲述着农垦的历史。

半云朵多功能厅

半朵云多功能厅一样也是酒瓶状的建筑,只是采光全部来源顶部的大开窗,依然不需要灯光照明,白天的自然光源让人在里面就变得明朗,在没有修饰的红砖世界里,一点都不觉得粗糙,反而有一种自然的质感。

图为半朵云多功能厅内部图

罗旭工作室

罗旭工作室藏在一个相对低洼的地方,偏向一户人家的结构,门前一个小院,还有两个醒目的红色雕塑,称为“灵魂出窍”,一楼可以对外开放参观,二楼则是私人的地方。这里还挂着一幅张国立老师写的“自在”,他工作室里,从有一侧的侧门看出去,初夏的花开得正好,像是乡野的风景,坐下去就总不想起来。

薰衣草庄园

薰衣草的庄园,薰衣草沿着湖边铺开,紫色的花海里,风车静静地立着,像是穿越到欧洲小镇的花海,是少女们理想的拍照场地,好不浪漫。

薰衣草庄园

而在薰衣草花海里,有几段小米轨,小米轨上用各国的语言刻着“我爱你”,和心爱的人牵手走一段铁轨,穿越花海,像是走一条爱情的路,走到彼此心里去。

薰衣草庄园小米轨

去到东风韵,被这里的建筑和城堡吸引,但住宿一直都是一个问题,现有的又少又贵,但最近东风韵开了一个新的客栈,是自在旅居的“东风自在艺术别院”9月即将开门迎客,价格很亲民。

东风自在艺术别院

自在艺术别院就在罗旭建筑群间,门口是湖泊和草地,几步间就是万花筒艺术馆、农垦博物馆和半朵云多功能厅。

东风韵自在艺术别院

在内部,有充分的公区、书吧、酒吧、餐厅,打发时间的方式可以很多。

东风韵自在艺术别院

而这里的房间里,别院设计了电影、音乐、美术、摄影4个主题房,这些元素的加入丰富了入住的视觉感受,而最舒适的事,来源于这里家居全智能化管理系统,人只管舒适地躺着,至于开灯、开窗帘什么的只要用语音和手机,它们就都乖乖按指令形式,还可以自动办理入住手续,所有的一切时尚又便捷。

到东风韵嗨玩、拍照,在自在艺术别院赖床、调戏咖啡师,这也许会是弥勒旅游最好的打开方式。

自在艺术别院咖啡师

来源:穿着波鞋去旅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