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秋天特别容易上火:口舌生疮、咳嗽痰多、眼睛干涩、大便干燥……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虽算不上大问题,但它们却影响了我们正常的饮食、休息,那么秋天的“火”怎么灭呢?

上火了,如果知道是哪个器官上火了,有针对性的治疗,当然效果会更好!

心火:

心烦急躁、口舌糜烂

主要表现:心在中医五行中属火,掌管血脉运行。心火可以分虚实。

实火,通常有口干、小便黄少、便秘等症状。

虚火常由血虚或阴亏所致,心阴不足就会出现阴不制阳、虚热化火的情况,通常表现为低热、盗汗、失眠等。

预防方法:防心火主要是保持良好心态,同时要多吃点苦味食物,比如苦丁茶、莲子心、苦瓜等。这些食物既能泄心火,又能养心阴。也可用灯芯草、柿饼、淡竹叶煮水喝,下心火。儿童要多饮水,最好是温开水。

食疗下火:赤小豆粥

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将赤小豆煮开,再下粳米共煮为粥,服时加少许红糖,每日2次早晚服用。

肝火:

急躁易怒、目赤耳鸣

主要表现:肝脏在中医五行中属木,外通窍于目,在七情中主怒。肝火可表现为性急易怒、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舌苔黄薄、胸胁痛、大便干结、乳头痛痒、月经提前量大。

预防方法:面对肝火,首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科学地宣泄和疏解,不要将生气的事反复“温习”,自己气自己。其次,在饮食上,可以多吃点酸性食物,比如山楂、西红柿、猕猴桃、葡萄、石榴等。另外,像菊花、夏枯草等茶也能清肝火。

食疗下火:菊花枸杞茶

选菊花10克,加少许枸杞开水泡代茶饮,可加少许冰糖,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肺火:

咽喉干疼、呕吐黄痰

主要表现:肺属五行中之金,火克金,故肺怕火。当外感温热之邪或风寒犯肺均可化热。肺火表现为脸有疖子、鼻干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黄而黏、睡眠不好、舌头前半部分红。

预防方法:清肺热可以用这两种食材:一种是梨,另一种是荷叶。梨子性寒、润肺,可捣碎榨汁喝。荷叶芳香、利湿、清肺热、宣发浊气。同时还要注意保暖,保持室内通风,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与此同时要适当增加运动。

食疗下火:冰糖梨水

梨切块,加水500毫升,煮开20分钟即可,加冰糖少许,饮之,有润肺止咳之功效。

胃火:

胃脘灼痛、牙龈肿痛

主要表现:胃火分虚实两种。

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舌红、少苔,这部分人一般都有老胃病的底子在,加上起居失度、劳累引起上火;

实火大多是吃出来的,比如过年期间多食辛辣烈酒,肥腻等食物,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预防方法:给肠胃灭火:宜“润”不宜“泻”,在平时应少食辛辣、过热之品,如火锅、辣椒、生葱、姜、蒜等。多饮水,适当运动,同时要少吃肥甘厚味,多食蔬菜水果之类。

食疗下火:芝麻核桃汤

用黑芝麻、核桃仁(研碎)制成,取二者各适量,炒熟后拌上蜂蜜,用温水冲调饮用。

肾火:

耳鸣耳聋、腰腿酸痛

主要表现:其实,中医没有“肾火”的概念,但肾也会出现热象。肾火也就是肾阴虚,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预防方法:中医认为,冬主肾,也就是说,冬季最容易上火的器官就是肾。黑色食物入肾经,最能滋阴补肾,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黑枣、栗子等。

食疗下火:蜂蜜菊花茶

蜂蜜菊花茶就是一道非常养生的花茶,可以清肝明目,还能清热和降火,还能起到美容的好处。

菊花8朵(首选胎菊),用70-80度开水冲泡后迅速倒掉,因为这样可以去掉茶叶上面的污垢。然后再加入不超过45度的温水,加入蜂蜜冲泡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