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被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震驚了世界,這一前所未有的重大考古發現很快成爲萬衆矚目的焦點,被譽爲“世界第七大奇蹟”,與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齊名。

更令人震撼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僅僅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嚴格而言是秦始皇陵的殉葬坑,我們可以相信完整的秦始皇陵規模會有多大,只是一直沉睡在地下未曾挖掘。

秦始皇墓在古代有沒有人打過主意?

中國歷史上民間的盜墓高峯有兩次,一次是在西漢,目的是爲了盜金屬鑄幣,第二次是在清朝。

官方或半官方的盜墓專業團伙,我們知道曹操算是一個,尤其是在起兵前期,幸虧秦始皇陵墓不在他的地盤勢力之內;唐朝皇帝的陵墓基本都是黃巢和五代時的節度使溫韜禍害的;南宋初時金國扶植的僞齊皇帝劉豫也算是一個,他控制的地盤是河南,北宋皇室的墓穴倒了大黴。

真正打過秦始皇陵墓主意的民間人士,可以說無能爲力,不要說地宮內的機關,光是70幾米高的封土堆都打不透,那封土也是特製的;官方團伙最有名的是兩撥,一撥是項羽,另一撥是黃巢,據稱,赤眉軍和後趙統治者也打過主意。

那麼,秦始皇陵不能開掘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我們知道,秦始皇陵當初的規模比現在要大的多,據史書記載,封土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當初的規模,(另一資料:封土初高120米,“高大若山”)。

但經過兩千多年的自然侵蝕與人爲破壞,現存封土縮小了很多,經過實地丈量,封土底面積約爲12萬平方米,高度爲87米。

即便如此,規模之大也超出想象。

並且,據說秦陵是按照咸陽王都爲原型建造的,內外城有好幾層,之前開發出的數千兵馬俑只是陪葬品極小一部分。而且陵墓內多有陷阱毒物,還有汞河,陰森恐怖,令人望而卻步,這些因素,可能也是陵寢一直保存完好的原因,也是不能開掘的重要原因之一。
想想吧,即使放到今天,挖掘這樣巨型的陵墓,也是一件耗時及久的無比浩大的工挰,難度不可想象,加之諸多不可開掘的因素存在,就更沒有理由去勞民傷財了。

再從中華民族尊重先人的道德傳統看,“入土爲安,死者爲大”,而發掘祖墳更是大惡,因此挖掘秦始皇陵從民族感情上來說也是難以被國人所接受的。 而且秦始皇一統天下,於中華民族發展居功甚偉,被贊爲千古一帝,對其保存完好的陵墓,更應給予應有的尊重。

從某種意義上說,秦始皇陵也是中華民族燦爛悠久偉大歷史與文明的象徵,就更沒理由進行開掘式的破壞。而它以完好的形式屹立於世,對中華文明的發展來說,可能比開掘意義與價值更大吧。

所以說這就是秦皇陵地宮不能被開啓的原因,這裏面的原因主要分成了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最重要的技術與資金的問題,第二部分就是相關規定的問題,在這兩個重要原因的影響下,秦皇陵地宮才得以在歷史中長久保留了下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