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何排兵佈陣?秦陵陶俑製作流程如何?這些千古之謎的答案已開始浮出歷史的水面。陝西省文物局12日發佈了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穫,考古工作者對陵園外圍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了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釐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了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兩面戰鼓保留鮮豔彩繪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會上發佈稱,考古工作者對秦始皇陵園外圍的一號坑進行了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此外,還在一號坑內發現了兩處漆鼓鼓面。

據介紹,兩面鼓上保留有彩繪,至今仍非常鮮豔,附近還發現了鼓槌的遺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員申茂盛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這兩面鼓面直徑約70釐米,出土的位置在一輛戰車附近。“這說明鼓可能和戰車的性質有關,一號坑內此前還曾出土過鍾,鍾可以用於鳴金收兵,鼓則可用於指揮部隊向前,這次發現的鼓說明戰車可能是用於指揮戰鬥的。”

申茂盛表示,從鼓上的彩繪來看,可以認爲這兩面鼓屬於當年可以實際使用的鼓,“秦始皇陵兵馬俑實際就是模仿了當年的一支軍隊,軍隊實際配有的裝備這裏都應該有。”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期軍隊作戰就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記載。申茂盛表示,此次發現的鼓就是這套指揮體系的一個體現。

初步釐清軍陣的排列規律

申茂盛介紹,一號坑的建築結構爲框架式,與廂槨式陪葬坑相比技術較爲原始,可推知其在陵園中修建較早。同時,這次考古發掘還取得了多項突破:明確了武器的種類與配屬,清理出俑坑中第一面盾牌,確認了特殊俑的職能,並初步釐清軍陣的排列規律。申茂盛說,此次考古發掘還明確了陶俑的製作程序:陶俑在塑出大型後,先作細部雕飾,然後再粘接雙臂。

秦兵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園外圍的一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平面呈長方形,總面積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算,全部發掘後可出土陶俑、陶馬約6000件。

發現甬道被人挖開過的痕跡

在此次報告的發現中,考古學家還發現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甬道被人挖開過的痕跡。申茂盛介紹,在一號坑甬道發現的一些土和甬道原本的土不太一樣,“按說甬道被封閉之後,就不會有人進來了。可是這些新發現的土是紅色的,其中含有一些木炭等雜質。”他表示,考古學家推測,能夠利用甬道進入俑坑進行破壞的人,應該是參與了俑坑修建的人。“歷史記載,當時秦朝徵調了大批參與周邊建設的人去對抗項羽,後來部分人向項羽投降了。也許這些人接受了項羽的指令,來到這裏進行了破壞。”考古學家據此認爲,甬道跡象可爲項羽破壞秦始皇陵園和兵馬俑坑提供一個非常有力的佐證。

考古發掘至今已持續13年

申茂盛介紹,此次考古發掘早在2009年就開始了,至今已持續13年,“我們不追求速度,就希望一點蛛絲馬跡都不放過,有一點新發現,就把它研究清楚。此外,我們的學識是有限的,有些問題在我們這個時代無法解決,不如留給我們的後代。”但他表示,考古中還是會遇到一些非常要求速度的情況,“部分兵馬俑上存在彩繪,如果出現脫水,其上的彩繪就可能會脫落。這個時候就需要搶時間,出土後儘快將其送到實驗室去處理。有的時候我們甚至直接不挖,帶着土就送去實驗室,交給專業保護彩繪的專家。我們有需要慢慢處理的地方,也有需要抓緊處理的地方。”

文/本報記者  屈暢  供圖/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