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The Cure 入門指南

大衛·安東尼

身爲一名 The Cure 粉絲是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堅持的。13張錄音室專輯、5張現場專輯、10張精選集、加上近 40張單曲和 EP,對於一個想要路轉粉的新人來說,如此龐大的作品數量着實令人望而生畏,而且這還都是他們在 2009年之前推出的作品。雖然從 2008年4:13 Dream發行以來,The Cure 頻頻傳出要出新作的消息,但除非他們在今年年末給樂迷來個驚喜,否則樂隊已經有整整十年沒有新歌誕生了。不過在這段時間,The Cure 依然沒有閒着,他們活躍在 Lollapalooza、Coachella、Riot Fest 等各大主流音樂節,還在麥迪遜廣場花園和溫布利體育館開過幾場專屬演唱會。

入門 The Cure 的一項隱藏挑戰,就是不要被貼在樂隊身上多年的刻板印象帶偏。乍一聽上去,The Cure 的唱片可能就是一次大型哀悼會,雖然這麼說也沒毛病,但以此概括這支樂隊未免有失偏頗。從“Friday I'm in Love”、“The Lovecats”、“Doing the Unstuck”等歌曲,你就可以明顯感受到主唱 Robert Smith 陰霾背後的一線陽光。他的作品也許走上了一條惺惺作態的道路(而且他的哥特大媽造型更加深了這種感覺),但真正的 The Cure,絕對不是你蜻蜓點水似的一聽就能徹底瞭解。

那麼面對這樣一支作品繁多、但又經典無數的樂隊,新人究竟要如何下手?面對他們從哥特到流行到後朋再到迷幻、無所不包的音樂類型,新人又要如何選擇?要想理解 The Cure,唯一的方法就是坦然接受他們作品風格的往復多變,也許這一部分的音樂不適合你,但總有另一部分的音樂能讓你愛上他們。

想聽聽荒涼、陰鬱的 The Cure?

點擊圖片進入歌單

雖然我們有必要擺脫“The Cure 只唱喪歌”的偏見,但我們還是應該瞭解他們的這一類作品。早在 1980年,樂隊就開始創作陰鬱絕望風格的歌曲(他們還爲 1981年的專輯創作了一段長達半小時的 drone 風格音樂“Carnage Visors” ),但真正讓他們走向完美的是 1989年的。雖然專輯中的兩首開場曲並無內在聯繫,但正是從“Plainsong”到“Pictures of You”的過渡,成就了唱片史上最觸動人心的開場。兩首歌曲首尾相銜,“Plainsong”營造出的寒風呼嘯的氛圍,讓大氣磅礴又略帶 pop 風格的“Pictures of You”愈加震撼。

在 The Cure 的諸多作品中,沒有哪一首比“Pictures of You”更能展現他們把氛圍音樂和溫柔的流行 hook 結合在一起的才能。這首歌以 Simon Gallup 閃亮的貝斯線和簡單的鼓節奏爲基礎,緩緩推進,娓娓道來,然後用席捲而來的合成器爲歌曲增添荒涼與孤寂的氛圍,對風鈴的使用更是神來之筆。和《Disintegration》中的大部分曲目一樣,“Pictures of You”也完全可以成爲一首純音樂作品,而在前兩分鐘內,它也確實是一首純音樂。但正是在這兩分鐘內,The Cure 充分展現出了他們的實力,爲一幅原本暗色調的圖畫染上層層柔光。然後 Smith 的聲音悄然出現,用那句經典的“I've been looking so long at these pictures of you / That I almost believe that they're real”打破沉寂,在聽衆最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帶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 hook,將樂隊的深沉與內涵展現地淋漓盡致。

你可以看到樂隊從 80年代初就開始用這種風格演唱,而像和《Faith》這些專輯,則讓我們看到了樂隊更爲激烈、後朋的一面。憑藉“A Forest”和“The Drowning Man”等歌曲,The Cure 成爲了正在迅速崛起的哥特音樂圈中的領軍人物,但與此同時,他們依然保留着後朋的氣質。到了《Disintegration》時期,他們已經完善了這種聲音,並把它做到了商業化。這就是爲什麼在 1992年的之中,他們一半的歌曲都是套用這種模式,併爲我們帶來了如冰川前行般舒緩而大氣的“Trust”和“To Wish Impossible Things”,這也是他們迄今爲止最華麗多樣的一張專輯。

雖然 1996年的經常被視作 The Cure 火爆十年之後的首次滑鐵盧,但這張專輯中依然有值得一聽的歌曲。“Treasure”可能是 The Cure 所有深邃作品中最短的一首,而這種音樂風格在樂隊 2000年的專輯獲得了徹底綻放。作爲“三部曲”的最後一章(前兩章分別是《Disintegration》和 1982年的,)《Bloodflowers.》也許無法媲美樂隊最鼎盛時期的作品,但在其閃光之處,依然可見 Smith 的才華與野心。“The Last Day of Summer”和最後一首專輯同名歌曲都長得理直氣壯,另一首長達 11分鐘的 “Watching Me Fall” 則是 Smith 把對 My Bloody Valentine 的專輯《》的鐘愛和自己的音樂結合的產物。

雖然隨後推出的兩張專輯常常被人看輕,但其中也有讓你捨不得掰盤的亮點。作爲 2004年樂隊同名專輯《The Cure》的開場曲,“Lost” 相比於他們此前的作品也許更像一堆噪音,但它的情緒積累與宣泄爆發和他們在 80年代的作品一樣反叛和震撼。雖然在製作水準上都差強人意,但像 “Underneath the Stars” 這樣的歌曲,也證明樂隊的後期作品依然值得發掘。

想聽聽輕鬆愉快的 The Cure?

點擊圖片進入歌單

作爲一支靠喪歌成名的樂隊,The Cure 其實也有不少活潑陽光的 pop 精品。也許一張 2001年的Greatest Hits就能一次性滿足新粉絲在這一塊的需求,但要追求最佳效果,最好還是和每張專輯中不同風格的歌曲穿插着來聽。

“Boys Don't Cry”絕對是一個理想的入門選擇。這首歌曲出自同名專輯Boys Don't Cry,展示出樂隊成立初期的狀態,聽上去依然是滿滿的後朋味道。雖然這是 The Cure 的經典歌曲,但卻並不是他們早期作品中的唯一精品,像“Jumping Someone Else's Train”和“10:15 Saturday Night”也能證明他們在保持樂隊風格的同時,也能呈現出活潑可愛的一面。

1985年的The Head on the Door是 The Cure 的突破口,這張專輯中包含了兩首如今的電臺常客:“In Between Days”和“Close to Me”,以及理應大紅特紅的“Six Different Ways”和“Push”,後者充分展現出了Smith 在吉他方面飽受低估的才華,而且這種風格在他們 1987年的專輯Kiss Me, Kiss Me, Kiss Me.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突出。聽過這張專輯的人就會明白爲什麼《Kiss Me》會讓當時的 The Cure 被貼上 alt-rock 的標籤。像“The Kiss”、“Torture”和“All I Want”這幾首兇狠、憤怒的歌曲,都可以看作是 Smashing Pumpkins 的靈感源。但這樣的專輯也包含了樂隊最歡樂的幾首歌曲,從音調完美的“Just Like Heaven”,到加入圓號元素的“Why Can't I be You?”、“Hey You!!!”,一直到輕快溫柔的“Catch”,無不洋溢着青春氣息。

就連那些充滿陰鬱氣氛的專輯也有陽光的歌曲。《Disintegration》中的“Lovesong”就是樂隊最標誌性的一首歌曲,“High”和“Doing the Unstuck”也把《Wish》從絕望的泥潭中拖出來(我們就不提“Friday I'm in Love”了),雖然Wild Mood Swings已經成了 The Cure 的黑歷史,但專輯中的“Mint Car”依然不遜於樂隊黃金時代的任何一首歌曲。2000後的“The End of the World”和“The Only One”亦是如此,這些歌曲和他們的熱門歌曲一樣熱情奔放,富有感染性。

想聽聽哥特、迷幻的The Cure?

點擊圖片進入歌單

《Seventeen Seconds》和《Faith》標誌着 The Cure 首次全盤進軍哥特音樂,也正是因爲這兩張專輯的基礎,纔有了 1982年的神專《Pornography》。雖然前兩張專輯就已經夠陰冷寒心,並且剔除了 pop 元素,但只有《Pornography》纔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最絕望的聲音。專輯開場曲“One Hundred Years”就用令人心慌的鼓機和詭異迷離的吉他聲開場,充斥着 LSD 的錄音過程,加上 Smith 的抑鬱狀態,以及想要打造“最喪唱片”的決心,最終誕生了這張絕對影響 Nine Inch Nails 等樂隊的專輯。在《Pornography》中,你聽不到一絲希望,“The Hanging Garden”和光看名字就很冷的“Cold”一播放,就能讓房間裏的氣氛瞬間降至冰點。

Smith 原本的計劃是讓《Pornography》成爲 The Cure 的謝幕之作,而且在一段時間內,這張專輯確實成了樂隊的絕唱。這張唱片的宣傳巡演結束後,Gallup 就離開了樂隊,Smith 也忙着去給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樂隊彈吉他了。他還和 the Banshees 的 Steven Severin 組建了 The Glove 樂隊,但在推出一張專輯之後便宣告解散。隨後 Smith 又回到 The Cure,並製作了《The Top》,這張專輯可以算是 Smith 目前爲止最個人的一張專輯。雖然不及《Pornography》有衝擊力(“The Caterpillar”這首歌曲打破了專輯整體的陰冷氣氛),但它依然吸取了前作的經驗,並開始嘗試之前未曾涉足的迷幻元素。《The Top》絕對算不上是 The Cure 的最佳,但專輯中的“Shake Dog Shake”、“Give Me It”以及結束曲依舊野性十足,狂放不羈,非常值得一聽,也展示出了 Smith 表達純粹、原始憤怒的能力。

《Kiss Me》也是如此。這張專輯中的“If Only Tonight We Could Sleep”、“The Snakepit”和“Like Cockatoos”聽上去簡直像是在致幻狀態下創作的歌曲,雖然當時的 Smith 早就戒了毒癮(但在製作《Disintegration》時他又吸上了)。另外“The Kiss”也算是 The Cure 在鼎盛時期創作過節奏最重、最有震撼力的歌曲,這些歌曲並不見得一聽就能招人喜歡,因爲它們並不遵從單一的聲音標準,但這也正是它們的特別之處。

想聽聽 The Cure 的 B-side 和稀有歌曲?

點擊圖片進入歌單

aside—there's plenty of tracks that rank among the band's best. 前面已經說過,The Cure 出過大量的單曲和 EP。通常這類唱片都會夾帶許多差強人意的雞肋作品,但 The Cure 絕不是這樣。不僅如此,The Cure 還是完美主義者的噩夢,因爲他們的單曲通常會以各種不同的格式發行,而且不同格式唱片包含的內容也不一樣,有時甚至會根據他們發行的地區做更改(比如美版可能就和英版不一樣)。因此,The Cure 的單曲和 EP 數量遠比他們正常發行的專輯量多得多。雖然這些唱片中也有不少可以直接 pass(他們的絕大部分的 remix 以及那張 remix 專輯《Mixed Up》不聽也罷),但這其中也有大量能夠躋身樂隊最佳的歌曲。

好在我們已經有了一張精選集《Join the Dots: B-Sides & Rarities 1978–2001 (The Fiction Years)》。這張專輯幫我們挑出了大量不容錯過的精品。雖然它沒有收錄 2001年的精選集《Greatest Hits》中的 bonus track “Cut Here”,以及限量版《Greatest Hits》附帶的《Acoustic Hits》(裏面都是樂隊經典歌曲的 acoustic 版),但《Join the Dots》足夠滿足你的大部分需求。這張專輯的曲目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讓你可以實時感受樂隊的發展變化。沒錯,《Join the Dots》全長近五個小時,但即便你只想挑些樂隊的經典歌曲來聽,這張專輯也可以滿足你的要求。從“Pillbox Tales”這樣的後朋躁曲,到“The Exploding Boy” 中的讚美詩合唱,再到《Wild Mood Swings》中的名曲“A Pink Dream”,無不證明 The Cure 是一支值得你徜徉其中的樂隊。

// 翻譯:伽葉

// 攝影:利亞·坎特羅威茨(Lia Kantrowitz)

以上片段節選自彭磊在#別的次元#獨家登載的漫畫#咪咪和嘎嘎#

© 異視異色(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及使用,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