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化作生命绿

郑寿明在现场工作。本报实习记者 吴雪 摄

4月12日,西宁市迎来了入春以来的首场降雨。沿着泥泞的山路盘山而上,处处可见挖坑植树、挥锹培土的身影,林业工作者们正在用行动刷新幸福西宁的“新颜值”。

在忙碌的人群中有一名黝黑而又健壮的汉子,他叫郑寿明,是西宁市北山林场副场长,从1998年分配到北山林场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个年头。他说:“像这样的下雨天植树对苗木来说是非常好的。可是,对于我们的工作就产生了很大的不便,道路泥泞打滑,不小心滚一身泥还算是好的。只要树苗一到,就算是下冰雹我们也要把它栽好,因为树苗是不隔天、不过夜的。”

站在小有山之巅,放眼望去,山地被全面修整了,一条条水平台阶绿化带整齐又壮观,一棵棵云杉、油松等苗木屹立之上,还有暴马丁香、紫丁香、山杏等花灌类植物。在雨水的冲刷下,整座山显得更加苍翠欲滴。而在苗木下的地面上,横亘着一条黑色管道,它是滴灌的管道,晶莹的水珠正从管道中滴出,源源不断地给树木“补水”。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是所有林业人的工作常态。郑寿明总戏称自己是“城市的农民”,因为农民是种地的,林业人是种树的,区别只在于农民种地收获粮食,他们种树收获绿水青山。山上的造林工作是艰苦的,经常没有休息日,尤其是在春秋季节,因为要抢抓造林成活的最佳时间。

“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希望能给我爸爸请一天假,让他陪陪我……”,稚幼的字体,标准的格式,这不是一个孩子的无理取闹,而是一名林业工作者孩子的心声。

郑寿明一忙就是好几个月顾不了家,从2011年起至今,他已经连续8年被评选为林业局“优秀工作者”,2016年8月获得 “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称号。他经常跟同事说:“造林工作不是靠嘴说,也不是照本宣科的事,必须要自己去实干,手要动起来,眼要看到每一个细节,脚步要走遍造林的每一块土地,只有完全的掌握了造林地的实际情况,才知道怎么能最快最有效的完成栽植任务,让每一项绿化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

现在女儿8岁了,他依旧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这才出现了女儿写假条帮他请假的事情。说到这事,一米八的健壮男儿红了眼眶。“拿到假条,除了心酸还是心酸。作为父亲,我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作为丈夫,家里的大小事又都是妻子一个人操办;作为儿子,却不能经常在父母跟前尽孝。但是这些情况,也是每一个奋斗在林业一线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有舍才有得。”郑寿明感慨道,“看着我们的北山、南山苍郁葱翠,我想每一个林业人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

今天,如果你站在西宁街头,从任何一个角度望向四面的山野,都会看到满山绿树,仿佛古城西宁一直掩映在一片广袤的大森林里。这个春回大地、草长莺飞的季节,绿化南北山的步伐在提速,一株株新苗挺立风中,化作片片新绿,美化了荒地,美化了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