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精神分裂症的家庭護理是患者康復過程中很重要的階段,因而家庭護理中家屬要做的事也非常重要。在家庭護理中,家屬要做四件事,分別是“看”、“聽”、“說”和“管”。

家屬要“看”什麼?

家屬應該觀察患者有無發病的早期症狀,包括性格改變,出現失眠,注意力下降等神經症症狀,學習、工作和社交能力無故明顯下降等,一旦出現復發徵兆,就應立即就診。家屬還應觀察患者服藥後的反應,注意有無副作用發生,如便祕、肌肉緊張、無故跌倒,並及時陪同患者複查血常規、肝功能、心電圖。

更爲重要的是要關注患者有無自殺先兆,患者出院後,可能因爲受歧視、經濟困難、家庭不幸、藥源性抑鬱、受精神症狀支配等多種原因導致自殺或自傷,而一般情況下,患者自殺之前往往會將自殺的念頭告訴家人,遇到這種情況,家屬寧可過分小心,也不要疏忽大意,應該及時向醫生諮詢,必要時讓患者住院治療。

家屬要“聽”什麼?

在家庭護理中,注意傾聽不僅能夠使得患者的心理壓力得到舒緩的出口,而且還可以獲得有關病情反應、藥物副作用等方面的信息。在傾聽的過程中,應不時地表現出對患者想法的理解,即使有時候患者的想法受病情影響而出現歪曲,也不要隨意的批評患者或者粗暴的責備患者,這樣只會讓家庭關係緊張,不利於患者的恢復。

家屬要“說”什麼?

“說”在這裏包括兩個方面:交流和開導。與患者的交流應該是夥伴式的,不能讓患者感覺是在和權威對話,從而增加自卑感。在交流過程中,如果發現患者對於疾病過於憂慮,還應適當轉移話題,從而轉移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另外,隨着症狀的控制,患者自知力的回覆,患者可能會因患病而感到自卑,進而產生悲觀死亡情緒,在此階段,家庭的溫暖、鼓勵和支持,可使患者精神有所依託,親友要愛護患者,注意穩定其情緒,增強患者樹立生活的信心和戰勝疾病的勇氣。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常有孤僻、少語和多疑,固執等不良性格特性,所以出院後,家屬要多開導,對不良行爲要有意識地進行矯正,同時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家屬要“管”什麼?

有些家屬管的範圍太廣,患者明明症狀好了,卻總是把他當做發作期的病人管頭管腳;而有些家屬又過於放任自流,什麼都不管,交給患者自己。家屬在家庭護理中重點就管三件事:喫藥、飲食和睡眠。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護理如何進行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護理如何進行

家屬如何管喫藥?

精神分裂症複發率很高,規範治療很重要,因此,家屬要督促患者服藥並保證患者服藥到胃,有些患者出於病情影響或者認爲自己的疾病已經痊癒,私自減藥或不服藥,有些患者還會假裝服藥,其實卻把藥片含在舌下,之後趁人不注意時將其吐出,這種行爲非常容易引起疾病的復發,給家庭和個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家屬應該予以認真和仔細的監督。

家屬不但要督促患者堅持服藥,更要通過剛纔說過的交流和開導,教育患者養成自覺服藥的好習慣,這樣一方面有利於達到堅持用藥的目的,一方面也可以適當減輕護理負擔。

家屬如何管飲食?

在飲食方面,應該督促患者定時進餐,保證足夠的營養和熱量,既要防止進食不足,又要防止喫得太多,因爲有些抗精神病藥物會引起患者食慾增加,也就是形成所謂的貪食。此時,家屬不應出於心疼而放任不管。

家屬如何管睡眠?

在睡眠方面,家屬應爲患者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也就是保持安靜,避免強光及噪聲。同時合理安排休息時間,白天儘量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午休時間不要太長,睡前避免飲用濃茶、咖啡及進食刺激性食物,最好不要在睡前看恐怖小說和影視作品。此外,發病後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能力都會有所下降或缺損,家庭成員應該協助患者整飾儀容,如沐浴、洗衣、理髮、美容等,從而有助於患者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