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根據調查情況編制轄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劃定重點防護區(段)和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提出防範措施,落實防災責任,建立和完善羣測羣防網絡,每一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要落實兩名責任心強的羣衆爲監測人員,並建立鄉(鎮)地質災害羣測羣防人員備案表,對監測人員變化的隱患點要及時進行補充和調整。地質災害發生後,災害發生地鄉(鎮)人民政府要立即按既定方案和分工組織搶險救災,組織把受到災害威脅的羣衆撤離到安全地帶,並按速報制度要求向縣人民政府和縣自然資源局、應急局報告災情,如有人員傷亡,必須覈實名單。

文|來源於富寧政務網編輯|熊雲燕.

富寧縣發佈201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地圖

爲切實做好201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雲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和富寧縣地質災害防治調查、規劃成果和2018年度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基本情況,富寧縣制定《201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本方案所指地質災害主要指:自然因素或者人爲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對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公私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但不包括地震災害。

富寧縣地質災害現狀

(一)地質災害隱患點類型和分佈特徵。富寧縣地質災害及隱患點類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穩定斜坡等。截至2019年4月,縣域內共發育地質災害隱患點202個,其中滑坡164個,佔地質災害隱患點總數的81.18%;崩塌35個,佔地質災害隱患點總數的17.33%;泥石流2條,佔地質災害隱患點總數的0.99%;不穩定斜坡1個,佔地質災害隱患點總數的0.5%。

1.從地質災害及隱患點的空間分佈特徵看,中部地區、東北部及西南部地區地質災害及隱患點分佈相對集中,北部、西北部地區地質災害及隱患點分佈相對較少。

2.從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特徵來看,大多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發生都集中在每年的5—9月,其中,每年6—8月地質災害發生頻率最高,5月和9月次之。

3.從各鄉(鎮)地質災害分佈情況看,涉及13個鄉(鎮)、72個村委會、137個自然村。其中,花甲鄉爲地質災害隱患最發育地,共發育地質災害隱患33處,佔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總數的16.34%。其次爲新華鎮,地質災害隱患點數分別爲27處,佔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總數的13.37%。從不同類型災害的空間分佈特徵分析,滑坡在全縣13個鄉(鎮)均有分佈;崩塌災害除者桑鄉、洞波鄉外,其他11個鄉(鎮)均有分佈,泥石流主要分佈於歸朝鎮、那能鄉。

(二)地質災害危害。地質災害及隱患點主要危害對象爲集鎮、村莊、學校、公路、水利水電設施、城鎮公共設施、農田耕地及礦山企業等。

2019年汛期地質災害預測:

根據全縣地質災害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結合降雨預測以及地形、地貌、地質構成條件等特徵,現對2019年地質災害作預測。地質災害類型以山體滑坡、崩塌、山體岩石滾落和泥石流爲主。主要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區(段)如下:

1.新華鎮林蘭片區、平桑、高望、法常、那榔、坡東一、下安光、者街、安蘭、坡房、那乙、橋勒、上木利、那孟。

2.板侖鄉布忠、東瓜林、龍檔、百瓦、下坡桑、三岔河、平沙。

3.歸朝鎮裏呼、坡屯、竹山、龍門。

4.洞波鄉達門、後山、那拉、那排。

5.谷拉鄉那裏、上橋、布里。

6.者桑鄉新橋、渭迷。

7.剝隘鎮索炳、新寨、百洋、西京、龍洋、那麼、百萊、博愛大街、者義、那長那麼。

8.那能鄉那壯、塘好。

9.花甲鄉打卡、龍歪、弄郎、弄歪、那力、那耶、那應、谷利、芭良、那沙、索落、叭孟、鐵廠、革幫、周家灣、同樂。

10.阿用鄉坡落、那老、各扣、平兵、停洞、弄合。

11.裏達鎮偉基、小裏達、新龍寨、果布、八毫、銻礦後山、木哈、田彎。

12.木央鎮龍阿、大寨、公蓬、花地坪。

13.田蓬鎮青崗灣、木忙溝、雄姑、那卡、雞蛋、下寨、那達、舊屋基、戈造、田房一村。

14.者桑鄉金礦區山體滑坡、泥石流。

15.麻裏、各門、大寶山、戈裏、至周錳礦區山體滑坡。

16.普陽煤礦、林蘭煤礦周邊、木樹煤礦、木槓煤礦山體崩塌、滑坡(現部分已關閉)。

17.毛尖山、牙牌鐵礦區山體滑坡。

18.各礦山、石場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

19.國道323線富寧段沿線山體滑坡。

20.富田公路、富阿公路沿線山體滑坡、崩塌。

21.縣鄉、鄉村、村村公路沿線山體滑坡、崩塌。

22.移民新址山體滑坡。

23.其他在建公路、水庫、電站、滑坡、山體崩塌。

24.45度坡以上居住村寨山體滑坡、泥石流。

25.施工地段、重要工程、在建工程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汛期調查與汛期應急調查。

(1)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在汛期前組織力量對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險情進行調查,覈實危險點、危險區(段)的位置、類型、規模、成因及危害情況。

(2)根據調查情況編制轄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劃定重點防護區(段)和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提出防範措施,落實防災責任,建立和完善羣測羣防網絡,每一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要落實兩名責任心強的羣衆爲監測人員,並建立鄉(鎮)地質災害羣測羣防人員備案表,對監測人員變化的隱患點要及時進行補充和調整。

(3)做好汛期應急調查工作,一般應急調查由所在地方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小型以上或危險較大級以上,由縣自然資源局組織人員協助調查;中、大型或危害重大級以上,報請省、州自然資源部門派技術人員協助調查。

2.監測與巡迴檢查。

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和重要防護區(段),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負責監視監測工作,明確責任單位及責任人、監測內容及方法,落實監測人員。與工程設施直接有關的地質災害危險點,由有關部門、單位負責監測工作。及時落實監測負責單位、監測人員及聯繫電話,並儘快上報縣自然資源局備案。

各鄉(鎮)人民政府要組織人員加強對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重點防護區段的巡視檢查工作,汛期巡檢一般每月不少於2—3次;重要地區、重要時段要加密巡檢。如發現重大異常情況,要及時上報。

3.預防、預報、預警。

地質災害防治就是要“防、治”結合,所以預防非常重要,各鄉(鎮)人民政府要積極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嚴格執行建設用地(特別是易地扶貧安置點)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規劃農村建設用地,避免新建住房受地質災害的威脅。

(1)所有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應採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凡是有條件進行治理的要立即進行治理。沒有條件治理的,要制定治理規劃,採取防範措施,避免災害發生。由工程建設引起的地質災害危險點,要及時通知、監督有關建設單位進行治理。

(2)做好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險情預報工作,預報分一般級、異變級、臨界級三級。一般級:經監測,隱患點險情有明顯異常情況者;異變級:經監測,隱患點險情擴大,加劇異變情況者;臨界級:經監測,隱患點險情異變情況特別顯著,加快或者有其他明顯徵兆者。

(3)對異變級、臨界級預報點,縣自然資源局要組織人員作進一步調查論證。對確認進入危險階段者,要根據地質災害規模、地域、重要性及危害性,分別由鄉(鎮)人民政府發佈預警。在地質災害危險點一定範圍內,劃定危險區,設置警示標記。預警分三級,一級預警由縣人民政府報請州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向社會發佈劃定危險區告示;二級預警由縣人民政府向社會發佈劃定危險區告示;三級預警由鄉(鎮)人民政府向社會發佈劃定危險區告示。

4.應急準備與避險。

(1)對預警點,縣自然資源局要立即派出專業人員趕赴現場,加強監測和防範指導。

(2)預警點所在鄉(鎮)人民政府要立即成立防災領導小組,加強對險情監測避險救災工作的領導,制定具體的避險、救災方案,做好必要的搶險救援力量和器材物資準備。

(3)做好人員撤離、財產轉移和重要設施保護工作。出現異常及險情,地質災害體地段及災害主要方向臨近地段的人員要立即撤離,重要財產儘可能轉移。出現臨界險情,災害影響範圍內人員要立即撤離,重要財產要儘可能轉移。對災害影響範圍內的重要設施,如重要交通線、軍事設施、水利、水電和通信設施等,要做好保護工作。

5.搶險、救災。

地質災害發生後,災害發生地鄉(鎮)人民政府要立即按既定方案和分工組織搶險救災,組織把受到災害威脅的羣衆撤離到安全地帶,並按速報制度要求向縣人民政府和縣自然資源局、應急局報告災情,如有人員傷亡,必須覈實名單。縣自然資源局要迅速查明災害範圍、活動情況、發展趨勢、圈定危險地段,加強現場監測,並及時向縣人民政府及上級部門報告,搶險救援隊伍要迅速進入現場,積極開展搶險救災工作;縣衛健局要迅速組織急救人員搶救傷員;縣交通運輸、水務、電力、通信、住建等部門要保證搶險救災的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後勤急需,並儘快恢復被破壞的有關基礎設施;縣民政局要做好災民轉移安置撫卹工作;縣公安局要做好災害發生地公共秩序的維護工作,與當地駐軍保持密切聯繫,必要時請求駐軍提供救援支持。災後發生地鄉(鎮)人民政府要迅速組織災後重建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