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尼爾

Alice Neel

愛麗絲·尼爾,一位獨立於藝術潮流之外的美國畫家,在她學習和從事藝術創作的幾十年間,正值西方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風起雲湧之際,但她一以貫之地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其帶有表現主義意味的具象繪畫,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冷落之後,最終贏得了藝術界的認同,也爲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另一種例證。

Mother and Child (Nancy and Olivia), 1982

“在創作時,她不是在找出人性的本質,而是讓某一個人的特性彰顯出來。”

——藝術史學家羅伯特·斯托

Alice Neel 影像資料

20世紀50年代,正值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盛行。這也是男性統治佔領藝術市場的時期,如羅斯科、波洛克和紐曼等。藝術家愛麗絲·尼爾卻獨樹一幟,堅持更具象的早期德國現代派表現主義風格。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人物肖像繪畫逐漸確立了重要地位,但也不斷遭到質疑。身處抽象表現主義藝術運動潮流中心的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卻沒有被這股新風潮吞噬,她以獨立的姿態繼續進行着人物肖像繪畫的創作。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很難從自己的時代中抽離出來,但愛麗絲·尼爾對肖像畫始終充滿着堅定的信心,走出了獨一無二的風格之路。

NINTH AVENUE EL, 1935

Robert, Helen and Ed, ca. 1952

Richard with Dog, 1954

愛麗絲·尼爾從小在一箇中產階級的家庭中長大,而那個時代的女性無法獲得很多機會。她的母親曾對她說:“在這個世界中,我不知道你能做什麼,因爲你只是一個女孩。”即便她從小接受這樣的教育理念,但愛麗絲·尼爾沒有排斥“女性”的標籤,她選擇進入了女子藝術學校,因爲她認爲異性的出現會使她在創作上分心。作爲藝術學校的學生,她拒絕了主流的印象派風格,轉而選擇追隨寫實的“垃圾箱畫派”(Ashcan School)。

Geoffrey Hendricks and Brian, 1978

The Accountant (Marvin), 1981

Th Youth, 1982

美國休斯敦美術博物館現當代藝術策展人巴里·沃克將尼爾譽爲“20世紀最偉大的肖像藝術家之一”。早年曾在費城女子設計學院接受專業訓練的尼爾,受到老師羅伯特·亨利的強烈影響。尼爾創作的肖像畫極具標識性,她描繪的人物,無論是家人、朋友、鄰居還是陌生人,都既不美化,亦不醜化,竭力呈現他們的本真狀態。這一點,與英國畫家盧西恩·弗洛伊德有着某種相似之處,例如他們都喜歡畫身邊的人物,都鍾情於日常化的構圖和直白式的赤裸呈現,但相對於弗洛伊德那種冷酷的“客觀”視角,尼爾的繪畫似乎多了一些“主觀”情感,她通過將客觀性與主觀性,現實主義與表現主義相結合,改良甚至可以說是重建了一種肖像畫的類型。

1926年,愛麗絲·尼爾在古巴創作的卡洛斯·恩裏克斯肖像

尼爾在畫中所表現出的主觀特徵與她的女性身份有關,也與她的個人經歷有關。尼爾一生坎坷,1925年嫁給了來自上流社會的古巴畫家卡洛斯·恩裏克斯,這位年輕的新娘原本應該有着幸福美滿的生活,但不幸卻接踵而至,1927年第一個女兒桑蒂拉娜夭折,1930年分居的丈夫帶着第二個女兒伊莎貝塔回了古巴(伊沙貝塔於1982年自殺身亡)。尼爾一度精神崩潰,並試圖自殺,在療養院接受了一年多的治療後,方纔迴歸正常生活。從此,在描繪孩子以及母子、母女題材時,失落和焦慮的情緒總是會浮現在畫面中。尼爾和丈夫從未正式辦理離婚手續,但二人最終也未能複合。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女兒,尼爾還有兩個非婚生的兒子理查德和哈特利,兒子的父親,一個是波多黎各的爵士音樂家,他在孩子出生幾個月後就離開了尼爾母子;另一位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工人電影和攝影聯盟的創始成員薩姆·布羅迪。我們知道,20世紀四五十年代,正是抽象表現主義如日中天之時,因此尼爾的現實主義風格的畫作備受冷落,她獨自撫養兩個兒子,曾在很長的一段時期掙扎在貧困線上。

Lilacs, 1983

Tom Freundenheim, 1987

Portrait of Girl in Blue Chair, c. 1970

20世紀60年代中期,尼爾創作了裸體孕婦系列。在西方傳統藝術中,女性人體始終是男性視角中脆弱、被動和具有永恆之美的典型客體,尼爾筆下不遮掩、不討好的裸女,顯然是對這種理想主義女性人體概念和標準的反叛。她將女性人體從既定的觀念中解放出來,賦予她們一種真實存在的身份和權力。

隨着波普藝術的興起,尼爾的作品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她成爲女性主義的象徵。1979年,卡特總統親自爲她頒發了全國婦女藝術聯合會的傑出成就獎。

David Bourdon and Gregory Battcock, 1970

Elsie Rubin, 1958

The Family, 1982

《自畫像》

尼爾最著名的作品是她80歲時的裸體《自畫像》,滿頭白髮、皮膚鬆弛、雙乳下垂的尼爾坐在畫室藍白條紋的沙發上,右手拿着畫筆,左手拎着一塊舊布,戴着眼鏡的畫家雖保持着繪畫的姿態,目光卻坦誠地望向觀衆。尼爾以一種真實得近乎殘酷的態度,將自己的老邁和褶皺毫不掩飾地展現在觀者面前,這幅誠實的肖像,無疑是尼爾所強調的“生命的基本事實”的最好寫照。

GEORGIE ARCE NO. 2, 1955

Hartley on the Motorcycle, 1966

TREE, ca. 1960

家人也是尼爾反覆描繪的對象,《抱着貓的哈特利》(1967)畫的是她的二兒子,速寫式的線條,簡單幾塊色彩,便勾勒出一個帶着警惕目光的青年人的形象。這種“未完成”式的人物肖像,對後來的畫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金妮和伊麗莎白》(1976)描繪的是她的兒媳和孫女,乍一看,這是一幅平靜安詳的母女圖,但若注意觀察金妮的肢體語言,就會發現,儘管她的雙臂放鬆,但肩部卻非常緊張,她的目光也根本沒在孩子身上,而是茫然地盯着地板。《南希和奧利維亞》(1982)畫的是她的另一個兒媳和孫女,畫中人物同樣表現出緊張焦慮的神態。

Benny Andrews, 1978

Bette Fisher, 1965

愛麗絲·尼爾早期的作品鮮爲人知,直到晚年才真正得到了美國藝術界的認可。藝術評論家經常將她的作品和盧西恩·弗洛伊德進行對比。相比較於盧西恩·弗洛伊德的肖像畫,愛麗絲·尼爾的作品似乎更加具有漫畫風格,用色更加鮮活。雖然愛麗絲·尼爾比弗洛伊德年長,但是她畫中的顏色像是從內向外發出的柔和光芒,而弗洛伊德的畫面更像是經過防腐處理,他用厚重的顏色堆積在了畫布上。

Linda Nochlin and Daisy, 1973

Julie and Children, 1970

Richard, 1969

作爲一位具有社會良知和左翼信仰的畫家,尼爾始終以平等的態度關注並表達着不同階層的人們的日常狀態。她也描繪風景和靜物,但人物纔是她永不厭倦的研究對象,正是由於對人的生命本質的深度揭示,使得尼爾在以形式主義和觀念主義藝術占主導地位的20世紀西方藝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Max White, 1961

The Spanish Family, 1943

Stephen Shepard, 1978

Hartley, 1978

The De Vegh Twins, 1975

*內容轉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年度藝術人物-新經典

ARTISTS OF 2018

正式出版發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