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引入非國有資本的角度,會展國企的“混改”主要是根據現有的業務構成,尤其是根據現有會展項目的發展需要,尋求可以匹配或借重的民企,包括外資企業。在此案例中,華港展覽公司的“混改”分作兩步走:先以整合建材會展項目資源爲目標,以相對控股方式整合民企項目資源。

近來,接二連三有人諮詢會展國企“混改”問題。其中,既有政府官員,也有國企負責人和民企老闆。

會展國企“混改”的三種需求

我認爲,這一問題趨熱,既與國企改革的大環境有關,也與會展業管理體制的新變化有關。新變化反映在三方面:

——貿促會對於本系統展會實行“管辦分離”的改革,即不再直接經營管理展會。這一改革導致的業務剝離,不但引發管理體制的變動,並由此產生了企業再造或改制的問題。

——在新一輪行政機構改革中,多地國資委接手商務廳局、會展辦、博覽局剝離的所屬企業。其中的會展公司,被國資委納入國企改革進程。

——政府展承辦機構的企業化、市場化改革再次提上日程。其中包括新創辦的政府展所產生的新承辦機構,因整合辦展資源需要而面臨公司化改造的選擇。

“混改”是什麼 改什麼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簡稱爲“混改”。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2015年9月發佈的《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是國務院對此進行頂層設計的指導性文件。2017年10月召開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至此,國企“混改”從試點進入全面展開的新階段。

國企“混改”,就是在國有資本的全資或控股企業中引入非國有資本,使國有企業轉變爲混合所有制企業。這種混合,就是將非國有資本注入國企,使國企在股權上發生變化。

目前,從國企“混改”試點情況看,股權結構變化分爲國資控股和民資控股(戰略投資者)兩種。部分試點企業實行了核心員工持股。

會展國企“混改”的認識與設計

會展業並非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其國企“混改”不應有異議。通過“混改”,非國有資本控股,甚至出讓產權,在我看來也不應是問題。

會展國企“混改”的目的是,強化發展能力,活化經營機制,優化專業水平。此外,政府展項目通過承辦機構的“混改”,可以破解政府及其部門直接操辦展會,或陷入辦展事務的亂作爲、錯位作爲的弊端。“混改”對於規範財政資金補貼政府展項目的渠道,以及促進項目經營的市場化、財政補貼資金退出,也將產生積極作用。

從引入非國有資本的角度,會展國企的“混改”主要是根據現有的業務構成,尤其是根據現有會展項目的發展需要,尋求可以匹配或借重的民企,包括外資企業。

這種匹配或借重,國企一般要考慮三個因素:在市場資源上可以共享;在經營管理上可以借鑑;在人才上可以利用。

“混改”操作的關鍵是產權設計。我傾向於民資控股。爲平穩過渡,可引入多個民企入股(建議2-4個),先以國資相對控股設計股權構成,如國資佔40%,2家民企資本各佔30%。這樣,在公司董事會就重大事項表決時,可以制約國資獨大而控制議題的弊端。

資產評估是會展國企“混改”的技術活,需要懂行的專業機構和專家參與。其中,會展項目的估值可以參考市場購併的基本方法。

由於人才是會展企業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核心員工的持股應是“混改”的重要內容。哪些人是核心員工,持股比例多少,怎樣持股,是“混改”工作需要周詳思慮和安排的。

觀察會展國企的“混改”

大的國企會展公司的“混改”,包括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公司(廣交會承辦方、琶洲展館經營方)、上海東浩蘭生集團公司(工博會、進博會的承辦方)以及央企和國家級協會所屬的會展公司,尚無信息披露。

令我感興趣的案例有一個:法國智奧集團入股中展衆合(北京)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今年2月28日,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與法國智奧會展集團在京宣佈:法國智奧集團入股中展衆合(北京)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中展衆合公司成立於2018年2月,由中展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華港展覽公司與15家民營企業合資設立。該公司主營建材、門業、家居軟裝和暖通衛浴等領域展會,包括中國(北京)國際建築裝飾及材料博覽會、中國(北京)國際牆紙布藝窗簾暨家居軟裝展會、中國國際門業展覽會暨中國國際集成定製家居展覽會、中國國際供熱通風空調、衛浴及舒適家居系統展覽會北京展。

法國智奧集團入股該公司後,股東減少爲華港、智奧兩家,智奧居控股地位。智奧集團是全球第五大跨國會展企業,巴黎交易所上市公司。其主營展覽、會議場館投資經營和展覽、會議及活動主辦。

法國智奧會展集團與廣州越秀集團共同開發運營

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項目

在此案例中,華港展覽公司的“混改”分作兩步走:先以整合建材會展項目資源爲目標,以相對控股方式整合民企項目資源;再和法資會展企業合資,由智奧集團收購民企股份,華港由控股轉爲參股地位。但兩輪“混改”都沒有安排華港公司核心員工持股。

“混改”後的中展衆合展覽公司如何發展,我們可以多加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