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有言】

  • 我们不会用鼻子或耳朵来欣赏绘画,而歌剧是需要把身体上的器官都调动起来的艺术。
  •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是聚焦于把事情讲完的作品,而是关注到人的命运和选择的作品。
  • 歌剧虽然是小众艺术,但它在上会上是一种语言体系,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毕祎

讲座主题:让歌剧声入人心”专题讲座

第一讲:歌剧总论

主讲嘉宾:毕祎 上海广播电视台编导,音乐硕士

讲座时间:2019年5月3日星期五

【讲座报道】

你可知道歌剧是什么?

特约通讯员 李 佳

一直以为,歌剧是小众艺术;歌剧来到中国,更加小众。

直到几年前,我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欣赏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才颠覆了这一印象。那场演出,不仅一票难求:我花了好大功夫,才买到第二部《女武神》的票;而且演出当天堪称座无虚席。在等待入场的时候,许多人对着电视屏幕上的演出录像,已经开始热烈讨论,有人甚至对故事的情节和精彩唱段如数家珍。

那一刻,我就在想:如果有人能在上海做场关于歌剧的讲座,一定会大受欢迎。

想不到,这想法,竟然应验了。2019年5月,晴光初开,百花盛放,上图讲座新一期“智慧课堂”随之开讲,系列讲座的主题正是“让歌剧声入人心”,旨在引导读者进一步认识歌剧、学会欣赏歌剧。主讲嘉宾毕祎,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编导,音乐会导播;也是一位音乐硕士,主修西方音乐史。

“在中国,歌剧讲座是个蛮稀缺的事情。”在讲座开篇,毕祎便开诚布公地抛出了观点。

——没错。歌剧传入中国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加之西方经典歌剧,在中国遭遇的语言障碍,所以虽然近年来,歌剧演出越来越多,观众也越来越多,但总体来说依然是:欣赏者多,懂门道者少;听的人多,听懂的人少。歌剧之于国人,正所谓“世人解听不解赏”。若你是一位“歌剧迷”,被问及歌剧的话题,也许能滔滔不绝地罗列出莫扎特、威尔第、瓦格纳……或唱出几段著名的咏叹调;但你可知道歌剧是什么?

在系列讲座的第一场,毕祎讲的就是这个主题。他的讲座,犹如一次对歌剧的解剖。他要求“解剖台”周围的观者们动用所有的感官来理解和欣赏,他说:“歌剧是综合性艺术,是需要把身体上的器官都调动起来的艺术。”通过“观摩”这次“解剖”,读者至少从两个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歌剧。

首先,歌剧的“内在”是诗与音乐的结合。这个“内在”,是指主要内容。一部歌剧,“词”是诗,“曲”是音乐,只有词与曲完美结合,才构成了歌剧的最根本内容。所以,歌剧的音乐是独特的,专门为词而作;歌剧的诗也是独特的,具有相当的音乐性。而无论是音乐还是诗,都为整部歌剧服务,不能割裂来看,歌剧的美,既是音乐之美,也是诗之美,欣赏一部歌剧,只有做到兼而有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纵使无法抵达“兼美”,也不能过于强调某项要素,否则只是一种片面欣赏,必将有失偏颇。

歌剧的词是诗,所以不一定都有“实意”、都担负叙事功能。诗本身就是虚实兼备的。“实”用以介绍人物、交代故事,“虚”用以表达情绪、抒发感情,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两者彼此渗透、相互交叉,才成就了诗的独特美感和韵味。也正因为如此,诗与音乐似乎是天生的“血亲”,二者的内在要求一拍即合,一部歌剧也因此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前者,实也,推动剧情发展;后者,虚也,孕育深沉的感染力。两调相互交叠,便成为歌剧的基本结构。也正因为如此,一部歌剧的节奏是波浪式的,动静结合,起伏跌宕。欣赏一部歌剧,时而需屏气凝神,时而会柔肠百结,时而可以稍稍放松一下,时而可能痛彻心扉……

听着毕祎的讲解,我似乎越来越明白:为何有越来越多国人喜爱歌剧。虽然歌剧来自西方,与中华文化的土壤不同,但艺术之间,却有着惊人的相通性。中国古典诗词、戏曲与歌剧之间,不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诗言志”、曲传情,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懂的“常识”;故而让一个中国人理解和接受“咏叹调”,相信也并非难事。中国人对于歌剧,有着天生的亲切感;虽然东西方音乐的差别极大,但二者在表情达意的功能上,却殊途同归。

理解了这些,再去看看歌剧的“外在”吧,即其舞台表现要素,包括布景、道具、服装,等等。歌剧的艺术表现力,与它们都是分不开的。布景用来提示场景、暗示剧情;道具能够提示身份,也饱含着相当象征和暗示意味;服装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角色的身份与命运,都可能藏在这些外在“修饰”当中。舞台将给予歌剧词曲之外的、更深远的纵深度,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既然歌剧的“阵地”是舞台,那么欣赏一部歌剧,就不能仅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歌剧的震撼力,既可能来自于音乐或故事,也可能来自于整体制作。而舞台上每上演一部歌剧,背后都有几倍于台上的参与和付出。从这一点上看,歌剧更像是“流动的建筑”,它的成功是由一砖一瓦累积起来的。

聆听毕祎的讲座,耳朵是有福气的。他的讲座,不仅用语言来讲,还用音乐来演示。为了其印证其观点,并帮助读者理解,毕祎精心选取了歌剧唱段、嵌入讲座之中。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蒙特威尔第《波佩亚的加冕》,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一部部著名歌剧的精彩唱段,不但成为讲座的生动“注解”,更恰到好处地愉悦和放松了读者的心情。于是,一场求知盛宴,同时也成了听觉盛宴,令人不由得沉浸其中、物我两忘。通过这样一场讲座,很多人不仅明白了“歌剧是什么”,更深深地记住了歌剧之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