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有言】

  • 我們不會用鼻子或耳朵來欣賞繪畫,而歌劇是需要把身體上的器官都調動起來的藝術。
  • 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不是聚焦於把事情講完的作品,而是關注到人的命運和選擇的作品。
  • 歌劇雖然是小衆藝術,但它在上會上是一種語言體系,具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

——畢禕

講座主題:讓歌劇聲入人心”專題講座

第一講:歌劇總論

主講嘉賓:畢禕 上海廣播電視臺編導,音樂碩士

講座時間:2019年5月3日星期五

【講座報道】

你可知道歌劇是什麼?

特約通訊員 李 佳

一直以爲,歌劇是小衆藝術;歌劇來到中國,更加小衆。

直到幾年前,我到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欣賞瓦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才顛覆了這一印象。那場演出,不僅一票難求:我花了好大功夫,纔買到第二部《女武神》的票;而且演出當天堪稱座無虛席。在等待入場的時候,許多人對着電視屏幕上的演出錄像,已經開始熱烈討論,有人甚至對故事的情節和精彩唱段如數家珍。

那一刻,我就在想:如果有人能在上海做場關於歌劇的講座,一定會大受歡迎。

想不到,這想法,竟然應驗了。2019年5月,晴光初開,百花盛放,上圖講座新一期“智慧課堂”隨之開講,系列講座的主題正是“讓歌劇聲入人心”,旨在引導讀者進一步認識歌劇、學會欣賞歌劇。主講嘉賓畢禕,是上海廣播電視臺編導,音樂會導播;也是一位音樂碩士,主修西方音樂史。

“在中國,歌劇講座是個蠻稀缺的事情。”在講座開篇,畢禕便開誠佈公地拋出了觀點。

——沒錯。歌劇傳入中國較晚、發展也較爲緩慢,加之西方經典歌劇,在中國遭遇的語言障礙,所以雖然近年來,歌劇演出越來越多,觀衆也越來越多,但總體來說依然是:欣賞者多,懂門道者少;聽的人多,聽懂的人少。歌劇之於國人,正所謂“世人解聽不解賞”。若你是一位“歌劇迷”,被問及歌劇的話題,也許能滔滔不絕地羅列出莫扎特、威爾第、瓦格納……或唱出幾段著名的詠歎調;但你可知道歌劇是什麼?

在系列講座的第一場,畢禕講的就是這個主題。他的講座,猶如一次對歌劇的解剖。他要求“解剖臺”周圍的觀者們動用所有的感官來理解和欣賞,他說:“歌劇是綜合性藝術,是需要把身體上的器官都調動起來的藝術。”通過“觀摩”這次“解剖”,讀者至少從兩個方面進一步認識了歌劇。

首先,歌劇的“內在”是詩與音樂的結合。這個“內在”,是指主要內容。一部歌劇,“詞”是詩,“曲”是音樂,只有詞與曲完美結合,才構成了歌劇的最根本內容。所以,歌劇的音樂是獨特的,專門爲詞而作;歌劇的詩也是獨特的,具有相當的音樂性。而無論是音樂還是詩,都爲整部歌劇服務,不能割裂來看,歌劇的美,既是音樂之美,也是詩之美,欣賞一部歌劇,只有做到兼而有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縱使無法抵達“兼美”,也不能過於強調某項要素,否則只是一種片面欣賞,必將有失偏頗。

歌劇的詞是詩,所以不一定都有“實意”、都擔負敘事功能。詩本身就是虛實兼備的。“實”用以介紹人物、交代故事,“虛”用以表達情緒、抒發感情,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兩者彼此滲透、相互交叉,才成就了詩的獨特美感和韻味。也正因爲如此,詩與音樂似乎是天生的“血親”,二者的內在要求一拍即合,一部歌劇也因此有了“宣敘調”和“詠歎調”:前者,實也,推動劇情發展;後者,虛也,孕育深沉的感染力。兩調相互交疊,便成爲歌劇的基本結構。也正因爲如此,一部歌劇的節奏是波浪式的,動靜結合,起伏跌宕。欣賞一部歌劇,時而需屏氣凝神,時而會柔腸百結,時而可以稍稍放鬆一下,時而可能痛徹心扉……

聽着畢禕的講解,我似乎越來越明白:爲何有越來越多國人喜愛歌劇。雖然歌劇來自西方,與中華文化的土壤不同,但藝術之間,卻有着驚人的相通性。中國古典詩詞、戲曲與歌劇之間,不正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嗎?“詩言志”、曲傳情,幾乎是每個中國人都懂的“常識”;故而讓一箇中國人理解和接受“詠歎調”,相信也並非難事。中國人對於歌劇,有着天生的親切感;雖然東西方音樂的差別極大,但二者在表情達意的功能上,卻殊途同歸。

理解了這些,再去看看歌劇的“外在”吧,即其舞臺表現要素,包括佈景、道具、服裝,等等。歌劇的藝術表現力,與它們都是分不開的。佈景用來提示場景、暗示劇情;道具能夠提示身份,也飽含着相當象徵和暗示意味;服裝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視,角色的身份與命運,都可能藏在這些外在“修飾”當中。舞臺將給予歌劇詞曲之外的、更深遠的縱深度,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味。既然歌劇的“陣地”是舞臺,那麼欣賞一部歌劇,就不能僅用耳朵聽,還要用眼睛看。歌劇的震撼力,既可能來自於音樂或故事,也可能來自於整體制作。而舞臺上每上演一部歌劇,背後都有幾倍於臺上的參與和付出。從這一點上看,歌劇更像是“流動的建築”,它的成功是由一磚一瓦累積起來的。

聆聽畢禕的講座,耳朵是有福氣的。他的講座,不僅用語言來講,還用音樂來演示。爲了其印證其觀點,並幫助讀者理解,畢禕精心選取了歌劇唱段、嵌入講座之中。羅西尼《塞維利亞的理髮師》,蒙特威爾第《波佩亞的加冕》,瓦格納《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一部部著名歌劇的精彩唱段,不但成爲講座的生動“註解”,更恰到好處地愉悅和放鬆了讀者的心情。於是,一場求知盛宴,同時也成了聽覺盛宴,令人不由得沉浸其中、物我兩忘。通過這樣一場講座,很多人不僅明白了“歌劇是什麼”,更深深地記住了歌劇之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