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爲上次講的《碩鼠》罵剝削階級有多厲害,《詩經》裏面,罵人罵得最厲害的是另外一篇,而且也跟老鼠有關,這就是《相鼠》。

《鄘風·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爲?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鄘風·相鼠》譯文

你看老鼠還有皮,做人卻不顧形儀。舉止放蕩丟臉皮,咋不早死爲啥哩?

你看老鼠還有齒,做人貪婪沒節制。貪得無厭沒休止,還等什麼不去死?

老鼠還知保全體,做人反而不懂禮。不識大體不守禮,趕快去死莫遲疑。

《鄘風·相鼠》賞析

漢儒們評價《相鼠》“嫌於虐且俚矣!”(意思是最粗鄙的語言暴力),是《詩》“三百篇所僅有”。此詩以鼠起興,反覆類比,從三個方面來罵人:一是“無儀”,指外表;二是“無止”,指內心;三是“無禮”,指行爲,全方位無死角的的盡情怒斥,更覺得是,每章四句都押韻,並且二、三句重複,末句又反詰進逼,既一氣貫注,又迴流激盪,增強了諷刺的力量與風趣。

《相鼠》是罵誰呢?《毛詩序》認爲是諷刺在位者無禮儀;《魯詩》則認爲是妻諫夫。但一笑怎麼看都不像老婆罵老公,但在歷史上,該詩的發源地衛國,在位者卻真的做了很多齷齪事,比如如州籲弒兄桓公自立爲衛君;宣公強娶太子伋未婚妻爲婦;昭伯與後母宣姜亂倫……這些無一不是“無儀”、“無止”、“無禮”的行爲,遭到民間作詩諷刺也不足爲奇了。

《詩經》很多詩歌都是採自民間,因此,能看到兩千多年的古人罵人的話,而且還成爲了文化人必讀的儒家經典——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

中國爲什麼被稱爲“禮儀之邦”?

《相鼠》裏面罵人主要罵的就是“人而無儀”、“人而無禮”,可見在二千七百多年前,我們中國人就很重視禮儀了——上層階級,貴族、知識分子知禮懂禮很平常,但連普通老百姓都這麼看重禮儀,這在當時的世界文明民族中就很少見了,這是爲什麼呢?這個問題,其實就牽扯到了中國被稱爲“禮儀之邦”的原因,且聽一笑慢慢道來:

一、禮儀是法律的補充

我們知道,人聚集在一起構成了社會,在社會中人和人相處總會有矛盾和糾紛,但單憑人的自我約束和法律懲戒並不能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聰明的先人們,就想到了“禮儀”。通過倡導和執行禮儀,來規範人們的行爲,鞏固階層尊卑,調和社會矛盾,解決那些不需要使用法律這麼嚴厲手段的社會問題。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的禮儀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儀作爲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着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儀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不斷的發生着改變和調整。

二、孔子(儒家)爲什麼要大力提倡“禮”?

禮儀起源於原始社會,那時候主要還只是用在婚嫁、祭祀、進貢、拜見、迎送等方面。到了奴隸社會,統治階級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原始的宗教禮儀發展成符合自己需要的禮制,經過夏商周三個朝代,第一次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家禮儀與制度,出現了《周禮》《儀禮》《禮記》等禮儀學專著。

孔子看到了禮儀的作用,覺得“禮”是治國、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礎,因此,他力圖恢復完善、周密的周代禮制,並總結出了一套自成體系的有關“禮”的體系,從理論上說明禮的重要性,強調立身治國都非有禮不可。他認爲,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爲規範,便“禮達而分定”,社會秩序便可維持,國家便可以長治久安了。反之,棄禮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爲規範,便將如周內史過所說的:“禮不行則上下昏”,社會和倫常便無法維持了,國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

因此,孔子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是實現國家穩定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工具,人“不學禮,無以立”,對禮的學習和實踐是一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起碼條件。

雖然孔子終其一生也沒有把他這套“禮”完整的實施開來,但後世隨着儒家的興盛,再加上禮確實有鞏固統治、維護等級秩序、調節社會矛盾的好處,得到了統治階級的大力推行,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之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也是中國成爲“禮儀之邦”的主要原因。

近代以後,受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等思想的影響,中國的傳統禮儀規範、制度,受到強烈衝擊。古代禮儀中的繁文縟節逐漸被拋棄,禮儀的範疇逐漸縮小,禮儀與政治體制、法律典章、行政區劃、倫理道德等基本分離。

到了現代,禮儀就只有儀式和禮節的意思了。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更加忘卻了傳統的禮儀,轉而盲目追捧西方禮儀,甚至把禮儀當做了一種形式主義的東西,這不能不說是對“禮儀之邦”的一種背棄。所以最近一段時期,我們國家纔要重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國民素質,讓“禮儀之邦”重新名副其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