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葉

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脾經,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功,紫蘇辛香溫散,入肺走表而發散風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寬中,對外感風寒,內兼溼滯之症尤爲適宜。

古人常將紫蘇葉同其他食物製成既可口又防病的食品。

紫蘇美食

1. 將鮮蘇葉洗淨,用開水燙後擠去水分,沾豆醬喫;

2.把嫩蘇葉切成絲加入冬瓜湯裏,食之祛暑開胃;

3. 若與土豆絲涼拌食用,清涼去火;

4.將嫩蘇葉切細放上鹽和米飯相伴,亦可與麪條相拌;

5. 燉魚或煮蟹時放些蘇葉,可鎮咳解毒;

6. 蒸饅頭或豆片時,在屜上鋪一層蘇葉,蒸的饃,別有風味;

7. 在古代,常把蘇葉當茶製成飲料,長期服用,蘇葉茶可以解毒健胃。宋仁宗時曾被翰林醫官院定爲“湯飲第一”;

8. 幹紫蘇還可用來加工醬菜,現民間制醬時仍都加點紫蘇用以去腥防腐。用泡菜壇制泡菜時,放點紫蘇葉,也可使泡菜別具香味。

紫蘇梗

紫蘇梗,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理氣寬中、安胎的功效。

胃脘脹悶、不思飲食,可將紫蘇梗與陳皮、茯苓、雞內金等一同調配藥膳食用;胎動不安,或是妊娠嘔吐,可在醫生指導下將紫蘇梗與紫蘇葉、陳皮等藥材一起調配藥膳食用。

紫蘇籽

紫蘇籽,含有的α-亞油酸能顯著降低血中較高的甘油三脂含量,可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並且能抑制血小板和血清素的遊離基,從而抑制血栓疾病的發生,具有抗血栓的效果。

另外α-亞油酸在人體內主要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形式存在,它是大腦神經系統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因此,研究人員認爲,常食紫蘇子,對提高記憶和視覺具有良好的作用。

I版權聲明:本文摘自《河北中醫》2001年12月第23卷第12期第943頁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