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各路媒体一直都在宣传介绍2019年的楼市工作任务,其中被频繁提及的一点就是要“稳定房价预期”。大概意思就是,要让楼市的参与方冷静下来,特别是要对房价变动有合理预期。通篇读下来,可能是因为这些媒体天生带有的乐观天性,仿佛“稳定房价预期”在他们的描述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多多宣传就可以搞定了。

那么若真如此吗?三刻并不认同。事实上,相比较于“稳定地价”、“稳定房价”这两个主要目标来说,“稳定房价预期”则更加困难。因为,无论是土地价格还是房产价格都是具体事物的价格,但是“稳定房价预期”则更多来源于楼市参与方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潜在购房群体,他们对于房价的预期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三刻认为,要想真正稳定房价预期,做好这三件事情可能是前提!

第一,要提升其他投资领域的收益回报率,以此来分散潜在购房资金。

现如今,许多人之所以要买房子,本质上并不是因为没有房子住,而是因为缺少必要的财富保值渠道,所以才一窝蜂都将资金投放到了楼市当中。这一点,可能与这几年的经济形势有关系,使得许多家庭对于实体项目投资以及资本市场投资嗤之以鼻,甚至还担心会赔本被骗,因此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买房子最靠谱,至少房价没有下跌过,再说好歹也是一套房子啊!

基于此,三刻真心觉得,我们要想稳定广大潜在购房者对于房价的上涨预期,不妨想办法把其他投资领域好好完善一下,提高一些收益率,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吸引一部分潜在购房资金过去,对于楼市来说也是退烧的好办法。要不然,这么多资金都盯着楼市却得不到分流,恐怕房价预期还是不会稳定。

第二,要加大住房数量投放力度,以此来分散潜在的购房焦虑。

稳定房价预期的重要环节在于住房数量的投放力度。尤其是针对那些低收入刚需族,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廉租房、公租房等住房,而不是仍然坚持商品房供给一家独大的住房供给结构。而这样做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可以有效缓解潜在的购房焦虑,让暂时没有能力购房的群体也不用担心没有房子住。这样一来,也是对于购房动机的减弱和购房资金的缓解。三刻认为,这一点可能是“稳定房价预期”的治本之道。

第三,要对住房抵押等金融手段进行调整,以此来减弱房产的金融属性。

在过去,大家之所以去买房子更多是因为没有房子住。或者说随着孩子成年成家,两代人在一起居住十分不方便,所以才要去买房子。但是,现如今的情况却是,许多潜在的购房者更加看重房子的金融属性。最明显的就是大家买了房子之后会去抵押,进而为资金周转提供助力。

三刻认为,将房产不断进行金融化的趋势是对房价上涨的巨大推动力。因为,一套房子抵押出去之后很有可能会被抵押人买第二套。在现实当中,许多炒房客就是用这样的手段来操作的,并且屡试不爽,相当于增加了好多倍的金融杠杆。因此,三刻建议,如果我们真的想要“稳定房价预期”就要从减弱房产金融属性的角度来入手,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资金杠杆的过度使用,对于稳定整个楼市也是很有帮助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