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各路媒體一直都在宣傳介紹2019年的樓市工作任務,其中被頻繁提及的一點就是要“穩定房價預期”。大概意思就是,要讓樓市的參與方冷靜下來,特別是要對房價變動有合理預期。通篇讀下來,可能是因爲這些媒體天生帶有的樂觀天性,彷彿“穩定房價預期”在他們的描述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多多宣傳就可以搞定了。

那麼若真如此嗎?三刻並不認同。事實上,相比較於“穩定地價”、“穩定房價”這兩個主要目標來說,“穩定房價預期”則更加困難。因爲,無論是土地價格還是房產價格都是具體事物的價格,但是“穩定房價預期”則更多來源於樓市參與方的心理活動。尤其是潛在購房羣體,他們對於房價的預期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的。三刻認爲,要想真正穩定房價預期,做好這三件事情可能是前提!

第一,要提升其他投資領域的收益回報率,以此來分散潛在購房資金。

現如今,許多人之所以要買房子,本質上並不是因爲沒有房子住,而是因爲缺少必要的財富保值渠道,所以才一窩蜂都將資金投放到了樓市當中。這一點,可能與這幾年的經濟形勢有關係,使得許多家庭對於實體項目投資以及資本市場投資嗤之以鼻,甚至還擔心會賠本被騙,因此思來想去覺得還是買房子最靠譜,至少房價沒有下跌過,再說好歹也是一套房子啊!

基於此,三刻真心覺得,我們要想穩定廣大潛在購房者對於房價的上漲預期,不妨想辦法把其他投資領域好好完善一下,提高一些收益率,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吸引一部分潛在購房資金過去,對於樓市來說也是退燒的好辦法。要不然,這麼多資金都盯着樓市卻得不到分流,恐怕房價預期還是不會穩定。

第二,要加大住房數量投放力度,以此來分散潛在的購房焦慮。

穩定房價預期的重要環節在於住房數量的投放力度。尤其是針對那些低收入剛需族,要儘可能多提供一些廉租房、公租房等住房,而不是仍然堅持商品房供給一家獨大的住房供給結構。而這樣做的好處也顯而易見,那就是可以有效緩解潛在的購房焦慮,讓暫時沒有能力購房的羣體也不用擔心沒有房子住。這樣一來,也是對於購房動機的減弱和購房資金的緩解。三刻認爲,這一點可能是“穩定房價預期”的治本之道。

第三,要對住房抵押等金融手段進行調整,以此來減弱房產的金融屬性。

在過去,大家之所以去買房子更多是因爲沒有房子住。或者說隨着孩子成年成家,兩代人在一起居住十分不方便,所以纔要去買房子。但是,現如今的情況卻是,許多潛在的購房者更加看重房子的金融屬性。最明顯的就是大家買了房子之後會去抵押,進而爲資金週轉提供助力。

三刻認爲,將房產不斷進行金融化的趨勢是對房價上漲的巨大推動力。因爲,一套房子抵押出去之後很有可能會被抵押人買第二套。在現實當中,許多炒房客就是用這樣的手段來操作的,並且屢試不爽,相當於增加了好多倍的金融槓桿。因此,三刻建議,如果我們真的想要“穩定房價預期”就要從減弱房產金融屬性的角度來入手,只有這樣纔可以有效避免資金槓桿的過度使用,對於穩定整個樓市也是很有幫助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