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會代表野外期間合影

(化石網報道)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8月15日至22日,泥盆紀末期-石炭紀碳酸鹽建造和界線層型國際會議和大卡拉套山地區晚泥盆世-石炭紀生物礁會後野外在哈薩克斯坦突厥斯坦市召開。本次會議由阿拉木圖薩特把耶夫地質科學研究所主辦,目的是爲國際同行提供考察哈薩克斯坦晚泥盆世-石炭紀生物礁和地層的機會。共有來自中國、德國、法國、加拿大、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二十餘名科學家參加。

會議報告主要圍繞晚泥盆世-石炭紀生物礁和生物地層學展開,重點聚焦了晚泥盆世法門期-密西西比亞紀生物礁和維憲階-謝爾普霍夫階界線層型剖面生物地層的研究。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祁玉平研究員,郄文昆副研究員,盛青怡、要樂助理研究員,以及南京大學胡科毅博士等5人蔘加了本次會議,會上祁玉平和要樂分別做了題爲“華南維憲階-謝爾普霍夫階界線層型剖面研究進展”和“中國甘肅東部石炭紀最早期疊層石及其對泥盆紀末期生物大滅絕響應”的報告。會議期間,南京古生物所參會人員積極與各國學者開展學術交流和討論,並與相關國際同行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進行商議,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會後南京古生物所的參會人員還參加了哈薩克斯坦卡拉套南部地區的野外工作,考察了該地區5條典型泥盆繫上部-石炭系剖面,其中生物建造發育,規模大、類型多樣,包括法門中期微生物礁,泥盆紀-石炭紀之交疊層石,杜內晚期、維憲早期和維憲晚期-謝爾普霍夫期碳酸鹽泥丘和巴什基爾期藻礁。此外,部分剖面維憲階-謝爾普霍夫階界線及其上下地層出露完好,針對關鍵層位採集了牙形、有孔蟲和地化樣品,爲石炭紀謝爾普霍夫階GSSP及全球對比研究提供了寶貴材料和良好機遇。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爲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爲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