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9日電 據外媒報道,在許多乘客眼中,德國鐵路幾乎已經成爲“準時”的反義詞。近來,德鐵集團試圖用數據反駁這一觀點,還計劃通過啓用新的調度中心,減少班次延誤。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1月18日,颶風“弗裏德里克”襲擊德國全境,貨車和重型起重機被掀翻,大風颳斷大樹導致列車運行受到影響。德國鐵路公司當日發佈消息,暫停全德長途列車運行。圖爲大樹被颶風折斷影響列車運行。

據報道,德鐵負責人魯茨表示,強風、雷雨和暴雨天氣纔是列車延誤的罪魁禍首,他稱,“由於德鐵的主要工作在戶外,越來越多的極端惡劣天氣爲德鐵的工作帶來困擾。”董事會主席說,“爲此,德鐵調度中心將緊鑼密鼓安排車次,重新樹立準時的鐵路形象。”

據悉,調度中心將蒐集所有列車需要的信息,避免列車晚點,尤其避免列車在暴風雨天氣時晚點。據報道,當暴雨肆虐時,許多車次都會被取消。此外,魯茨稱,2017年拉施塔特與巴登巴登之間的萊茵河谷鐵路中心段曾出現持續整週的南北交通封鎖,這也是去年鐵路未能完成“準點”指標的原因。

去年,德鐵正點率目標爲81%,而今年的目標則更高一些。魯茨表示,“我們將本年度長途列車正點率的目標定爲82%。”2018年1月期間,德鐵按照他們的準時定義,完成了這項計劃。據德鐵的準時定義,列車晚於站臺時間表6分鐘以上,纔算作晚點,計入延誤數據統計。

魯茨稱,“提高可靠性是我們今年的主要目標。”他也不得不承認,調度中心並不可能單方面促成列車準時,“守時是一個集體的任務”。

兩週前起,德鐵在短途交通中開始試用發光的候車線,縮短乘客上車時間,避免火車延誤。位於巴登符騰堡的斯圖加特——巴特坎施塔特火車站裏,人們可在列車進站前根據地上的燈光標識,提前知道列車與車門的準確位置。

此外,自五月起,德鐵將減少近短途線路的查票員數量,實現數字化查票。列車員可知曉,哪些乘客已確認座位,已預訂並確認到達座位的乘客將不會再被檢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