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體育強市,上海已擁有不少優秀的商業賽事運營以及對賽事關注的核心人羣;而作爲城市化發展優越的經濟強市,上海的職工體育在國內亦可算名列前茅。不過,在以蓬勃之勢發展的全民健身的這片大舞臺上,“職工體育這些事兒”之於上海仍大有做精做細、量體裁衣的空間。上週五,正是帶着這一初衷,市體育局與市總工會牽頭,去到外高橋保稅區展開了一次實地調研。別說,這一走訪還真是頗有收穫呢。

建場館,購器械,逢年過節辦比賽,在不少人的印象裏,這大概可算是職工體育開展過程中最常見的“三板斧”了。但正如“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般,“一刀切”的做法已不可取,凡事還得量體裁衣細細看。

“我們公司有約6000名員工,由於採用輪班制,所以廠區宿舍裏有1800個左右的牀位。這片室內體育場地的開放時間是每天的早9點到晚上8點半,高峯時段是從每天傍晚到晚上的這四個多小時。”安靠封裝測試(上海)有限公司是辦在外高橋保稅區內的一家企業,而向記者介紹情況的便是該公司的工會主席馮培軍。

兩片羽毛球場、兩張乒乓球桌、兩個桌球檯,外加一處室外籃球場,對輪流宿在該公司宿舍裏的1800位“住讀”員工來說,這些體育設施顯得有些僧多粥少。“不過在整個保稅區裏,像安靠這樣在廠區內闢有專門室內運動場地的公司,已經算條件不錯的了。還有些可能得在食堂或者會議室上動腦筋,用的也只能是活動乒乓球桌一類,別的時候再想組織員工開展體育活動,往往就得去租借外面的純經營性場地。”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總工會專職副主席沈正林介紹道。

當自貿區遇上職工體育,體育資源共享如何做到因地制宜?

自家的事,當然是自家人最清楚。在這次由市體育局與市總工會牽頭的職工體育調研活動中,與之對接與介紹情況的便是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總工會。

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的區域面積爲28.78平方公里,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第一階段的建設區域,也是擴建後的核心區域。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總工會成立於2017年1月17日,前身是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工會工作委員會。從規模上來說,它現有建會單位1028家、工會組織949家,會員51088人,下設四個行業工會聯合會(製造加工、國際貿易、航運物流及綜合服務)、六個區域工會聯合會(外聯發、三聯發、新發展、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二級工會。

開展職工體育,當然得有經費扶持。根據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總工會提供的數據,2017年該總工會層面用於職工體育活動的直接經費爲59.41萬元,今年這部分又有增加,預算約70萬元。“一方面,我們注重抓大的項目、大的比賽做引領,比如職工羽毛球、乒乓球賽和去年新推出的趣味運動會等。另一方面,我們也注重出臺措施引領。2017年,我們研究制訂了企業工會經費專項補貼實施辦法,把職工文體活動項目作爲補貼的重要內容,通過項目與補貼掛鉤的方式,撬動企業工會加大經費投入,積極開展職工體育活動。”沈正林介紹道。

在以蓬勃之勢發展的全民健身的這片大舞臺上,“職工體育這些事兒”之於上海仍大有做精做細的空間。而在將這一事業繼續推進的過程中,單打獨鬥的風格顯然已不被推薦,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纔有了此番由市體育局與市總工會牽頭的職工體育調研。

“想當然”要不得,因地制宜免浪費

職工多,場地少,結合這兩條,似乎建場館、購器械這些常規套路在此處也適用?然而,在聽了更進一步的企業工會代表介紹後,這份“想當然”被打散了。

以外高橋保稅區爲例,它有着典型的人氣聚散規律,即在上班時段內,員工們會從城市的四面八方匯聚而來,而等到下班後,除製造加工行業的公司外,這份人氣又會速速散去,使得該片區域在夜幕降臨後大體歸於平靜。“這裏的很多員工都住在外區,出於住宿成本方面的考慮,有些還住在了嘉定、松江等區,搭公司班車每日往返的路上耗時都要約三個小時。如果要在保稅區裏建體育場地,選址就很關鍵了,要不然利用率低的話,反倒容易成了一種浪費。”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總工會專職副主席沈正林介紹道。

面對這種有些非典型的情況,6家參與當日調研交流的企業工會代表紛紛說出了他們的經驗做法與遇上的難處。

松下電器機電(中國)有限公司工會主席華東告訴記者,爲了讓有限的職工體育經費盡可能發光發熱,一方面他們會定期把瑜伽老師請到公司內,就在會議室內授課,減少場地租賃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也推出職工游泳票,讓員工們可在居住地附近鍛鍊。“平均下來,我們的員工每人每週有大概2張游泳票的份額,但爲免不必要的浪費,員工需承擔25%的費用。”

另外,不少企業工會代表還集中反應瞭如下問題:平時訓練時,較缺少專業的教練指導;組織小型比賽時,缺的則是專業裁判員隊伍的支持。

聽了各方在調研會上的反應,市體育局副局長趙光聖表示,在這片職工體育的舞臺上,確實大有打出“組合拳”的可能。“我們可以在專業性方面給予多重支援,比如配送賽事,又比如派教練員、裁判員到企業內進行培訓等。另外,如果缺少場地的話,我們也可以聯繫相關方面去進行資源對接等。”

擬將建立示範點 各方資源來聚頭

與在別處開展職工體育相比,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確實有其特殊性,並可大體被歸結爲三個方面。

其一,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是一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並不是產城融合區,區域內沒有大型文體活動場所的支撐,體育設施及師資力量缺乏。其二,區域內大多數企業工作場所都是租賃的,企業工會本身開展職工體育活動面臨着場所比較少或設施比較缺等難題,中小型企業層面尤爲突出。其三,區域內職工下班後基本上都離開了這一區域,大多數職工不住在區域附近,使區域層面舉辦的業餘時間職工體育活動的參與面不夠廣、普惠率不夠高。

當自貿區遇上職工體育,體育資源共享如何做到因地制宜?

有難點,需排摸,更需有所行動。在這次的調研活動中,記者得到了一個較新的消息,那就是該保稅區的職工文體活動中心和教育培訓中心已進入到籌建狀態,目前處於選址和設施籌備階段,計劃今年10月份前完成。

同時,在這次調研後,市體育局與市總工會對於這片特殊區域的職工體育開展情況,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把這些公司內現有的體育場地加入到市民球場的改建計劃中,比如把一片普通的室外籃球場加上燈光工程等。當然,這裏面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等球場改造完成後,不能是封閉的、僅對內部人員開放的,而是要造福更多周邊的職工。”市體育局副局長趙光聖說道。

近兩年,突出共享與聯動是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在開展職工體育活動中較核心的兩條。在行業性工會組織的體育活動中,他們漸漸把增強職工體質與企業發展需要結合起來開展。同時,他們還鼓勵規模較大、有經費、有場所設施的企業工會帶着這些企業職工開展體育活動,或提供場地設施支持這些企業工會的職工體育活動,區域內企業工會之間打破壁壘、協作互助的活動氛圍正在形成。

活動多了,比賽多了,這對教練員、裁判員的需求自然也大了。趙光聖表示,未來市體育局會在專業人才的支援方面繼續出力,同時考慮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還可按需將裁判員培訓班配送進企業。

原文刊登於《東方體育日報》A16版

當自貿區遇上職工體育,體育資源共享如何做到因地制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