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近幾年真題,不難發現,一經國考考察的知識點會迅速成爲來年,甚至往後幾年各地事業單位考試考查的重點和熱點。因而,廣大考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華圖教育教育專家專門就諸子百家知識,進行了總結,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一、儒學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主要觀點:“仁”是儒家的核心內容。提倡“忠”和“恕”:“忠”是儘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禮”、“樂”約束人的行爲,陶冶人的性情。

孔子:春秋時人。編纂《春秋》,修訂“五經”。創辦私學,打破傳統貴族教育。主張“德治”和“仁政”。孔子“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論語》,記敘其言行。

孟子:被尊稱爲亞聖。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戰國時期魯國人。民貴君輕,性善論。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爲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爲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

荀子:代表作《荀子》。性惡論。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堅持樸素唯物主義

四書:《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南宋理學家朱熹注《論語》,又從《禮記》中摘出《中庸》《大學》,分章斷句,加以註釋,配以《孟子》,題稱《四書章句集註》,“四書”之名始立,後用作學習的入門書。

例1、三字經的派別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解析】選A.三字經是儒學經典啓蒙著作。

例2、主張“人性善”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韓非子

【解析】選B.孟子主張人性善。荀子主張人性惡。

例3、孔子的學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爲,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這部書成爲儒家的經典,後世有很大影響,稱作:

A.《尚書》 B.《春秋》 C.《詩》 D.《論語》

【解析】選D.孔子主張“述而不作”,其弟子作《論語》,記敘其言行。

二、道家

核心是“道”,認爲“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主張“清淨無爲”,重視人性的自由和解放。“上善若水”“無爲而治”。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老子代表作《道德經》;莊子代表作《南華經》

例1、首先提出“無爲而治”主張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莊子

【解析】選C.道家主張無爲而治。最先提出這一理念的是道家的始祖老子。

例2、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情的思想源自:

A.儒家學派 B.法家學派 C.老莊學派 D.陰陽家學派

【解析】選C.道家講究無爲而治,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情。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兼相愛,交相利”作爲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

四、法家

代表人物:商鞅(戰國)、韓非(戰國)、李斯(秦)。作品:《韓非子》

主張以法治國。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

五、兵家

代表人物:孫武。作品:《孫子兵法》

兵家重點在於指導戰爭,在不得不運用武力達到目的時,怎麼樣去使用武力。分爲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存兵家著作有《黃帝陰符經》、《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等。

六、名家:

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爲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爲名家。當時人則稱爲“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爲惠施和公孫龍。

七、陰陽家:

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學說認爲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爲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爲“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爲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爲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八、縱橫家:

代表人物:蘇秦、張儀。創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爲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九、雜家:

代表人物:呂不韋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十、農家: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爲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爲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爲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十一、小說家: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十二、兵家。

兵家重點在於指導戰爭,在不得不運用武力達到目的時,怎麼樣去使用武力。創始人是孫武,兵家又分爲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孫武、司馬穣苴;戰國有孫臏、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黃帝陰符經》、《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等。各家學說雖有異同,然其中包含豐富的樸素唯物論與辯證法因素。兵家的實踐活動與理論,影響當時及後世甚大,爲我國古代寶貴的軍事思想遺產。【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爲博士。”

十三、醫家:

代表人物:扁鵲

中國醫學理論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到公元三世紀中葉,共經歷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封建制度確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大動盪的時期。社會制度的變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意識型態、科學文化領域出現了新的形勢,其中包括醫學的發展。醫家泛指所有從醫的人。

希望大家在此基礎上對國考頻繁考察的先秦諸子百家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和掌握,祝大家考試順利,金榜題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