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法國輪船巨頭達飛海運與中國企業簽署的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合同,一度讓韓國造船業感到“切膚之痛”。一年過去了,韓國造船業似乎還沒能從失去“大訂單”的陣痛中緩過勁來,而隨着中國企業的不斷強勢崛起,韓國造船業更是陷入了深深的“苦戰”之中。

遭中企“絕殺”?韓國造船企業利潤大幅下滑

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韓國3大造船企業2018年4-6月的合併財報均已出爐。數據顯示,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出現營業虧損,獲得韓國政府下屬的產業銀行支援、正推進重建的大宇造船海洋的利潤下降6成。日媒指出,中國企業的低價攻勢讓這3家大型造船企業接連碰壁,甚至整個韓國的海洋設備業務均表現低迷,而大型油船等船舶業務也持續陷入苦戰。

現代重工的船舶業務由於訂單持續低迷,銷售額出現大幅下降,再加上工人罷工使得企業成本增加,該公司4-6月的營業虧損(1757億韓元)環比出現增長(1-3月虧損1238億韓元);三星重工着重於推進海洋設備業務的重建,因此第二季度的營業虧損比上個季度增加527億韓元。另外,在液化天然氣(LNG)船等船舶價格下落和材料價格上升的雙重重壓下,大宇造船的利潤也下降了將近6成。

低價優勢是“武器”!中國造船商實力碾壓韓國企業

現在韓國面臨的困境就像韓國當年讓很多歐洲造船企業陷入破產,中國已經步步進逼,而中國的低價優勢更是“造船霸主”韓國一落千丈的原因。《經濟學人》曾指出,原本韓國造船業者以爲自己品質比中國好,價格又比日本低廉,因此可以取得優越的中間位置。

然而好景不長,中國造船技術進步超乎預期,並依靠低價優勢順利吸引了買家的目光,韓國失去了一批又一批海外客戶。據悉,中國造船廠的散裝貨輪建造成本比韓國要低10%左右。

事實上,在經歷了中日韓“三分天下”到中國與韓國“兩極對抗”的階段後,韓國人不得不面對中國船舶工業即將超越韓國的現實。據統計,截至2018年7月6日,中國船舶業的新接訂單、手持訂單和完工量均高於韓國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一,這與強大的“中國製造”離不開關係。韓國產業研究院就預測,韓國造船產業的競爭力最多再有2至3年,就會被中國企業趕超。

按照中國造船業勢不可擋的發展狀態,特別是從除韓國外中國如今也具備製造LNG船的技術這一點來看,未來韓國仰着脖子期待已久的超大型訂單或許也將一一被中國拿下,韓國造船業也將到了“危機重重”的境地。

關注【金十數據】頭條號,第一時間瞭解國內外財經大事件、掌握最流行的賺錢祕籍!嚴正聲明:本文爲金十數據獨家編撰,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