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證券報

3月19日,GTC 2024(英偉達技術大會)在美國開幕。英偉達正式推出了基於更強大的Blackwell架構的B200芯片及其算力集羣,並與比亞迪聯想集團等中國企業宣佈在硬件支持、平臺開發等領域的新合作。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人工智能應用市場潛力巨大,英偉達更加主動地對中國市場進行開放,這對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鏈供應鏈建設起到巨大促進作用。我國企業要抓住“人工智能+”機遇,打造不同行業領域的高水平大模型應用產品,同時進一步加大人工智能芯片研發,提升人工智能產業鏈韌性。

AI應用有望爆發

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英偉達CEO黃仁勳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參數量正在呈指數級增長,爲了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和下游應用蓬勃發展,必須提供支持更快推理速度的GPU(圖形處理器)。Blackwell GPU的發佈意味着,近八年來人工智能算力增長了一千倍。

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Blackwell芯片是英偉達GPU的最新升級版,推理性能比上一代最先進的H100芯片提升了30倍,能夠讓用戶在擁有高達萬億參數的模型上實現AI訓練和實時語言大模型(LLM)推理,成本和能耗卻較上一代產品降低多達25倍,能夠全面支撐科學計算、工程分析、數字孿生、自動駕駛等多種大模型應用場景,成爲支撐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的全球最先進的引擎。

賽迪顧問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研究中心常務副總經理鄒德寶對記者表示:“AI大模型需求推動下,當前全球算力市場供應短缺,英偉達GPU的升級,能夠爲AI大模型技術及應用提供硬件架構的有力支持,甚至爲傳統人工智能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發展創造算力條件,支持更大規模大模型預訓練。”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英偉達試圖讓投資者相信,一個由生成式AI驅動的價值100萬億美元的新行業開始了。英偉達展現了推理算力的強大能力,爲大模型走向行業應用奠定算力基礎,刺激AI大模型應用在2024年爆發式增長。

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黃仁勳在大會上表示,比亞迪將採用英偉達下一代智能汽車芯片Thor,還將使用英偉達基礎設施進行自動駕駛模型訓練。聯想集團與英偉達宣佈合作推出全新混合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爲企業和雲提供商獲得AI關鍵的加速計算能力。

“得益於實時計算、能源效率及部署便利性的持續改進,全新的AI應用場景正迅速湧現。通過與英偉達的緊密合作,聯想集團已經在效率、性能和成本方面取得顯著進步,這不僅加快了人工智能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部署,還將幫助企業洞察數據,助力提升零售體驗、改造城市面貌、推動智能製造進入新臺階。”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ISG)總裁Kirk Skaugen表示。

此次大會期間,英偉達將3月19日設置爲“中國人工智能日”(China AI Day),阿里雲、騰訊雲、百度、螞蟻集團企業嘉賓參與演講。

“我明顯感受到英偉達對中國市場開放的主動性更強了,這令人出乎意料。”鄒德寶表示,過去英偉達更多地聚焦海外市場,中國下游終端廠商往往要主動和英偉達談芯片或技術支持。英偉達更加主動地對中國市場進行開放,這對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鏈供應鏈建設起到巨大促進作用。

鄒德寶認爲,無論是以比亞迪爲首的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還是以聯想集團爲代表的面向消費端和企業端客戶的人工智能應用領域,都證明了中國市場擁有非常多元化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行業應用客戶羣體龐大。因此,對英偉達來說,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鄒德寶看來,我國人工智能行業正在朝着“人工智能+”的方向發展。算力中心、數據要素等環節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工智能技術成果的轉化,通過人工智能產業化帶動國內產業結構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助推新質生產力建設。

當前,國內人工智能市場正穩步擴張,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應用成爲核心驅動力。根據非凡產研發布的《2024年2月全球AIGC行業月報》統計,國內規模以上的AI產品數量已經從1月的123個增加到2月的130個。

分析師認爲,這一穩步增長不僅反映了中國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的擴張,也預示着產品更趨多樣化。這一增長背後,是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方面的持續投入,以及消費者對於智能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興趣。

多個產品用戶使用活躍度高。上述月報顯示,2024年2月,百度文心一言以1001萬的訪問量位居第一,顯示出廣泛的用戶基礎和較高的市場認知度;月之暗面以297萬的訪問量和105.80%的環比增長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打造核心競爭力

當前,人工智能產業已成爲全球技術比拼高地,也煥發着經濟發展的勃勃生機。中國企業如何深度參與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鏈?

鄒德寶表示,人工智能產業鏈主要包括硬件、軟件和服務,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初期更多聚焦在軟件和服務層面,硬件僅佔大約不到兩成的比例。而目前,國內人工智能產業鏈出現軟件和服務終端產品市場佔比不斷縮小、硬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走勢。目前國產算力已經在汽車、通信、傳感、智慧交通等領域,特別是非即時性的應用場景中表現出較好的應用效果,國產算力市場產業鏈的完備性、企業研發能力以及人才梯隊建設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算力正加速向政務、工業、交通、醫療等各行業各領域滲透。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76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197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位居全球第二。算力總規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存力總規模超過1080EB。

“長遠來看,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可能會形成‘小數據、大運算’的模式,即大模型將具備自我推理能力,不再需要大規模學習,從而對算量要求減小。如果國產算力能力在未來10年持續提升,將彌補當前人工智能產業鏈薄弱環節,提升產業鏈整體韌性。”鄒德寶說。

趙剛認爲,大模型應用創新將是我國人工智能大模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國大模型企業要抓住“人工智能+”機遇,打造不同行業領域的高水平大模型應用產品。

“每個人聽懂的細節各不相同,但對於AI的熱情是相同的。我們的確處於AI加速發展的時代,中國企業也在思考浪潮下的發展方向。”出門問問副總工程師李維在GTC大會現場發出這樣的感慨。

華西證券認爲,英偉達作爲全球算力龍頭,正在開啓信息科技行業新一輪成長週期。我國產業端積極響應,大模型已經產生相關落地應用,智能算力建設正處於持續提速階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