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項研究顯示,缺覺有礙社交生活,增加孤獨感。

研究人員招募18名健康年輕人,讓他們正常睡眠一晚以及熬夜一晚後分別做一系列測試。測試中,研究人員先讓志願者觀看陌生人走向鏡頭的視頻,形成對方走向自己的感覺,要求志願者在認爲陌生人走得過近時按下暫停鍵。結果顯示,當志願者睡眠不足時,要求陌生人與自己保持的距離比睡眠充足時遠18%至60%。

研究人員掃描志願者大腦,發現當他們缺覺時觀看陌生人走近自己的視頻,大腦神經網絡中名爲“臨近空間網絡”的迴路高度活躍,這一神經迴路通常在大腦接收到他人潛在威脅時被激活;而另一鼓勵社交互動的神經迴路“心理理論”則被關閉,進一步抑制社交意願。

研究結果刊載於最新一期《自然·通訊》期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網站援引論文作者馬修·沃克的話報道:“我們人類是羣居物種,但缺覺會把我們變成社交麻風病人。你睡眠越少,社交互動的意願越低。然後,其他人會察覺到你的排斥,進一步加深缺覺帶來的社交孤立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美國人感覺孤獨或被忽略。先前研究說,孤獨會令早逝風險增加45%。

(來源:新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