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民政

俗話說,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但走進吉林省臨江市“家之味”公益餐廳,卻能見到免費午餐的溫情一幕:年過六旬的老人結伴而來、殘障者由志願者攙扶着就座、環衛工人被請進幽靜的座位……靠着愛的“反哺循環”,這家提供免費午餐的餐廳運轉已超4年。

愛的港灣

沒有餐廳,生活可就難多了

75歲的張洪志老人說:“女兒在外地工作,自己一個人獨居,來餐廳喫飯3年多了。疫情關停3個月,我像沒了家一樣,每天喫飯就是稀裏糊塗對付一口。”71歲的於忠斌老人也是一個人生活。“我和鄰居結伴而來,互相有個照應,飯後還能一起溜達,在外地的兒子非常放心。”於忠斌說。

在“家之味”餐廳,每天上午11時,免費午餐準時開餐。“我是農村的,離這騎電瓶車要20多分鐘,餐廳解決了我的喫飯難題。”環衛工人王德有說。

拄着雙柺的王來成帶着兩個小女兒來了,志願者忙迎上去。殘障者柳林摟起衣袖和褲腿給記者看,他手臂和小腿皆有殘疾。“自己一個人,沒有餐廳,生活可就難多了。”柳林說。

“免費的午餐,這裏真的有。”70歲的丁豔傑說,“我第一次來,早就知道能免費喫,一直不好意思來,志願者太熱情了,今後我也要成爲這裏的志願者。”

愛的延續

我養別人老,別人養我老

談起籌建公益餐廳的初衷,臨江市建國街道解放社區黨委書記王娟說:“轄區內老年人羣體收入微薄,空巢及獨居老人比例不斷上升,一些人行動不便,喫飯成了比較現實的問題。經過與身邊有愛心的志願者商量,決定依託社區建立一個餐廳,讓有需求的人免費就餐。”

王娟、老黨員及志願者們帶頭捐出了鍋碗瓢盆,又向駐區企業爭取了啓動資金,2019年7月9日,餐廳正式對外開放。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留守兒童和環衛工人可享受免費午餐。“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靠的是這許多無私奉獻的志願者。”王娟說。

店長程海波忙前忙後,臉上沁出細密的汗珠。54歲的付豔萍是程海波的副手:“我是林業部門退休的。現在雖然忙,但很快樂。”61歲志願者馬秀英身患糖尿病,一直堅持給餐廳做麪食。“我養別人老,別人養我老,我相信愛會延續。”馬秀英說。

王娟告訴記者:“目前,註冊志願者已達750人,常駐志願者有10多名。獻愛心一天兩天可以,但這些志願者堅持4年多,沒有任何報酬,怎能不令人感動?”

愛的反哺

讓午餐免費 “長盛不衰”

免費午餐開辦易,堅持難,“家之味”得以“長盛不衰”的原因有如下幾個。

黨員帶頭捐款捐物,引領大家共獻愛心。70多歲的老黨員張曉芹,今年3月送來5000元錢;去年,她已經捐了1萬元。在老黨員引領下,衆多志願者和愛心人士,踊躍捐款捐物,讓餐廳良性運轉。王娟說,財務全部公開透明,由多人監管,確保愛心人士的捐助都用在餐廳上。

愛心換來愛心,形成愛的“反哺循環”。付豔萍說:“夏秋時節,有些老人來了幾乎不空手,菜和水果用不完,我們有時還去‘支援’附近的敬老院……”王娟介紹,有的子女回來看到老人被照顧得很好,就送來米麪油。目前看食材有餘量,賬面上還有6萬多元,能夠形成愛的“反哺循環”。

堅持黨建引領,政府補助。臨江市民政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政府的補貼政策,是公益餐廳的兜底保障。“有政府兜底、企業捐助、居民參與以及老人回報,我們沒有理由不堅持下去。”王娟說。

據悉,臨江市下一步準備在城東和城西分別“複製”一個“家之味”餐廳,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讓這個小城愛意滿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