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對文化和精神層面已經有了越來越大的消費追求,一線歌手的演唱會門票一票難求,這種火爆場面說明演唱會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當今,文化產業已經成爲衆多資本競相投資的領域,當很多人仍舊持續關注票房不斷高漲的電影領域時,已經有部分資本將目光瞄向了巨大的演唱會市場,推出了信託、基金等金融產品,同樣獲得不小的收益,線下票務、贊助商支持與線上直播是一場演唱會的三大收入來源。隨着互聯網+演唱會的發展,中國的演唱會市場將迎來新的一輪蓬勃發展勢頭,而它本身所具有的投資價值更是被看好。今天,濱海君和大家聊聊演唱會市場繁榮的背後有哪些推手?資本緣何頻頻牽手演唱會?

市場需求下投資機會顯現

音樂是我國文化產業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國民內心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內容。2017年,我國人均GDP可達到9100美元,有望突破1萬美元。參照國際經驗,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是文化娛樂消費增長的最快階段。可以預計,人均GDP的穩步上升,在極大激發人民音樂消費需求的同時,也爲演唱會市場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爲減緩精神壓力,人們在文化方面的消費投入也逐漸增加,現場娛樂已成爲消費者業餘生活的一大重要娛樂方式。而演唱會作爲一種現場體驗感較強的文化活動,也成爲人們的主要選擇,尤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文化演藝類消費規模逐年增長,過去五年複合增長率達10%,預計2017年文化演藝類消費規模達119億元。文化演藝類各類票房均在同比增長,發展勢頭良好,其中,喜劇類和演唱會類票房收入在文化演藝類佔比六成以上。文化產業連年的爆發式增長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爭相踏入這片領域,而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也同樣在泛娛樂圈催化着更多的契機。

演唱會細分市場的機會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地區的各類演唱會產業就已經風聲水起了。而對於中國大陸地區來說,演唱會這個細分市場目前還是一片未被開發的土壤。究其原因,一是普通民衆的消費習慣在之前還沒有達到足夠高的層次;二是由於版權保護的缺失,整個音樂產業在國內都始終舉步維艱;而第三,則是缺少了資本市場的介入。

隨着演唱會市場的逐漸成熟,國內演唱會票價也逐步趨於理性,市場和客戶羣體不斷擴大,從“奢侈品”逐步變爲“大衆消費品”,而部分藝人經紀公司甚至開始限定主辦方的票價上限,使得越來越多並非“追星族”的普通大衆開始願意嘗試這一娛樂活動。

另一方面,沒有了政府團購和企業包場,主辦方在選擇藝人、場地等因素時也需更加認真的開展市場調研,並且在演唱會導演、編劇、舞臺設計、音樂製作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和成本以提高演唱會的質量。因此近年的演唱會上座率有了大幅提高,市場化運作程度也越來越高。

“互聯網+”時代 進一步拓展演唱會盈利空間

從票房數量來看,今年的演唱會行情趨好,“互聯網+演唱會”讓演唱會市場更爲火熱,更具有投資價值。

李宇春,華語樂壇最具票房號召力和媒體影響力的歌手之一,她的“WHY ME”演唱會就屢次刷新中國最高單場演唱會票房2160萬元,單場創下69秒全場售空的驚人銷售記錄,同時在線搶票人數高達206萬人,單場在線直播總人數突破1018萬。北京站開唱當日,#李宇春野蠻生長巡演#全天霸據熱門搜索第三位,#李宇春2016野蠻生長巡演#霸佔話題明星榜第一,兩個話題討論量合計近195萬,總閱讀量共計13.4億,引爆網絡!

據調研數據顯示,47.1%的在線音樂用戶觀看過在線演唱會。一些機構紛紛發行泛娛樂與演唱會主題的產業基金,這正是看準了“互聯網+演唱會”火爆背景下明星演唱會的投資機會。隨着新科技的應用,“互聯網+演唱會”增強了演唱會線上直播的互動性,創新盈利模式在精耕粉絲經濟方面大有爆發的勢頭,音樂用戶的付費習慣正在不斷形成,越來越多的粉絲願意爲喜歡的明星付費。

演唱會的幕後故事,需要哪些資源?

藝人:

藝人是演唱會的核心,一場演唱會成本多少,票房收入多少,廣告贊助多少,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來唱歌的藝人是誰。

政府:

一場演唱會能夠成功舉辦,需要拿到當地文化部門的批文,以及需要當地公安部門的許可和全程監督。

開一場演唱會要花多少錢?

一場演唱會的成本構成大約有這樣六個部分:廣告宣傳、場地租賃、政府公關、音樂製作、現場接待和藝人演出費,不同類型和藝人的演唱會在每個部分的成本佔比會有不同。

文化產業單項目投資的最優選擇

文化產業中的單項目爲數衆多,而選擇演唱會作爲投資標的原因是其更符合穩定獲利、週期短、體量小,能夠分散、滾動投資的風控原則。演唱會產業特有的相對的低成本、穩定的投資回報以及中國社會對文化產業熱捧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本開始進入演唱會這篇投資新樂土。

濱海影視

濱海影視是濱海金控旗下影視傳媒公司,植根華南,成立於2016年。公司將專注挖掘有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有機統一的優秀影視作品,摸索從電影IP孵化過渡至影視產業孵化,未來將不斷拓展和深耕影視娛樂文化產業領域,包括電影、電視劇、演唱會、網紅藝人等等,擬打造大文化泛娛樂產業生態圈,致力於資本優勢和技術實力的融合,大力推動中國影視文化產業新發展。

文章整合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