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這話還真沒說錯。

父母與孩子之間總有一種特殊的關係,主動權往往掌握在父母手中,要麼爲了防止孩子陷入自己栽過跟頭的坑,要麼爲孩子設計一條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通過奇幻的生產流水線,上演了一場家長與孩子間的鬥爭。

到底是孩子做得不對,還是家長教得不好?《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查理的7口之家主要是爲了體現生活的艱苦,卻正巧符合我國現狀。父母帶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與查理生活在一起,這正是剛巧獨生子女一代正在面臨的困境。“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能並不是再說錢少是人們成長的關鍵,而是困難的生存環境更容易讓孩子成熟。既然查理如此的懂事,好事降臨到他的頭上也理所應當。

到底是孩子做得不對,還是家長教得不好?《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斯旺作爲巧克力大亨,發出了五張巧克力工廠的參觀券,除了走運的查理,另外四名分別代表讓父母“頭疼”的孩子。隨着參觀一步步的進行,他們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最先受到懲罰的是個胖子,基本上就是被食物牽着走的角色。把他排在首位是有道理的,孩子的毛病也分輕重緩急,舊社會喫不飽餓死,現在胖出病來。孩子的健康當然是第一位的,性格、脾氣不好可以慢慢教,身體出了問題真真正正影響他們一輩子。

到底是孩子做得不對,還是家長教得不好?《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第二個是充滿野心的小姑娘,失敗絕對不能出現在自己的生命中。與攀比還不一樣,他們特別努力,必須通過努力達到某種成就。看起來是有上進心的表現,本質上不過是爭強好勝。失敗本來屬於成功的一部分,在他們看來,只有贏纔是目的。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早晚會有超過自己的人,到時候承受不了打擊,很容易一蹶不振。

到底是孩子做得不對,還是家長教得不好?《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野心姑娘走出工廠時,柔韌的像根麪條,渾身上下藍了吧唧,依然沾沾自喜。她的母親說出了爭強好勝下孩子的結局,“But you are blue”,觀衆都知道,blue是藍色的意思,有憂傷的含義。暗喻被培養成競爭機器的孩子可能在學業上獲得成功,但是人生卻失去了陽光,充滿憂鬱。

到底是孩子做得不對,還是家長教得不好?《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第三個孩子是個特別任性的小姑娘,這種情況一定是被慣出來的。要啥給啥、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聽起來是對孩子無私的愛。實際上此類家長聽錯了,愛是滿足孩子的需求,不是滿足他們的要求。這種孩子的家中一定有個受害者,她的父親就是被欺凌的對象。孩子的性格多半是被家長創造出來的,名副其實的“自作自受“。

到底是孩子做得不對,還是家長教得不好?《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前面三個孩子都是慣出來的毛病,家長在孩子成長中起了反面的積極作用。第四個看似高智商的小男孩,應該就是放養的後果。雖然他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基本上沒有。他的父親老實巴交一個人,估計面對“天才“兒子自慚形穢,所以基本上擔任跟班的角色。功課輔導不了可以靠邊站,爲人處世也不教授,踏入社會後,兒子依然是個心理上的”殘疾人“。

到底是孩子做得不對,還是家長教得不好?《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查理還沒有在這些人當中展現自我優勢就意外地勝出了。純粹因爲他在參觀的過程中表現得像個普通的孩子,多麼諷刺啊,斯旺滿世界的尋找,爲的只是找到一個正常孩子。作爲參觀過程的優勝者,查理得到繼承巧克力工廠的資格,但需要放棄他的家人,查理非常果斷的拒絕了。

到底是孩子做得不對,還是家長教得不好?《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把家人放在生命中的首要位置還真不是什麼優良品質,理所應當罷了。人長大了,就容易被世界上的其他東西衝昏頭腦,爲自己找藉口淡化親情。查理看上去不到10歲,這個年齡的孩子把家庭看作是整個世界,不要說巧克力工廠了,就是金山、銀山也休想讓他們離家人而去。

當然劇中其他那幾個孩子都是在成長過程中,畸形發展的產物。與之相比,斯旺的身世更可悲,父親作爲牙醫嚴禁斯旺喫糖,說什麼百害而無一利。人又不是動物,哪兒把解決溫飽當作畢生的追求?別說糖果沒有意義,難道陪着安全玩耍的孩子有意義?或者對着剛出生的嬰兒講話有意義?很多時候那隻不過是家長一種愛的表達,卻在斯旺父親的眼中一文不值。

不過還好,人只要活着,一切都還來得及。斯旺與父親之間就像是照鏡子,如果你衝他皺眉,得到的會是一副令人反感的神情;如果你衝他微笑,換來的會是一個好心情。生活都已經把我們逼成這樣,誰還有時間跟家人過不去?

到底是孩子做得不對,還是家長教得不好?《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