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在北京舉行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儀式,雲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怒江邊境管理支隊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這也是全國公安系統中和雲南省唯一一個榮獲此項殊榮的先進集體。

來自獨龍江邊境派出所的政治教導員楊榮和副政治教導員牛明,代表獨龍江邊境派出所全體隊員到北京領取榮譽。楊榮說,這份榮譽屬於怒江邊境管理支隊獨龍江邊境派出所全體65位民警以及那羣“紮根獨龍江、一心爲人民”的“獨龍衛士”。

【青年加油】獨龍江邊青年守護者:我把青春留給了這裏

獨龍江邊境派出所代表領取“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獨龍江邊境派出所供圖

駐守怒江大峽谷北端、擔當力卡山南麓、平均海拔4000多米,1952年獨龍江有了第一批民警進駐,忠實履職、執法爲民、用青春和熱血守護、用汗水和熱血澆築,在遙遠的獨龍江,一代又一代警察,他們共同堅守着“紮根獨龍江、一心爲人民”的精神。

【青年加油】獨龍江邊青年守護者:我把青春留給了這裏

獨龍江邊境派出所隊員向犧牲的隊友致敬。獨龍江邊境派出所供圖

馬庫村是獨龍江河谷最南端的一個村子,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和地理環境,獨龍族羣衆過着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以前,這裏僅有一條通往緬甸的人馬驛道。20世紀60年代,年輕的民警進駐,成立獨龍江邊境派出所,半個多世紀來,派出所民警與獨龍族羣衆同呼吸、共患難,守護着獨龍江人民,發展着獨龍江經濟。

一所警民小學的誕生

【青年加油】獨龍江邊青年守護者:我把青春留給了這裏

獨龍江邊境民警與馬庫警民小學的學生們在一起。獨龍江邊境派出所供圖

1964年,獨龍江邊境民警帶領羣衆們砸石頭,扛木料,在一座小山包上推出一塊平地,搭建起一間簡易教室,民警們要走上四五天的山路去給學生上課,從此,與世隔絕的馬庫村第一次在山裏傳出了朗朗的讀書聲。

獨龍族的父老鄉親把這所學校稱爲“馬庫警民小學”,直到2005年民警們還擔任着老師的角色。2007年,馬庫警民小學進行了集中辦學合併後,派出所民警愛心傳遞仍在延續,他們開展大手牽小手、1+1愛民助學活動,每位民警聯繫幫助1-2名貧困學生,捐資助學達30餘萬元。馬庫警民小學自成立以來,已走出近500餘名畢業生,其中有247人升入初中,162人考上高中,10人考上大學。

楊榮講起學校的建設歷史,臉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說:“很多獨龍族的研究生、作家和黨政領導都出自馬庫警民小學,一批批獨龍人才就是從這裏走出來的。”“以前,有我們派出所警察在,就不會讓獨龍族孩子因貧困而失學,現在也不會。”50餘年來,這羣被稱爲獨龍衛士的守護者們這樣說着,也這樣做着。

一條道路的開通

【青年加油】獨龍江邊青年守護者:我把青春留給了這裏

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民警與村民一同修路。獨龍江邊境派出所供圖

上世紀90年代末之前,獨龍江沒有高速公路,沒有鐵路,沒有機場,也沒有航運,沿着兩座山一條江,一條並不好走的道路就是通往獨龍江鄉的惟一途徑。百姓步行出入獨龍江鄉需要兩天以上的時間,許多人在路上不幸被野獸咬傷甚至凍死在途中。

“獨龍江共有41個村民小組、6個村委會,大多數的獨龍族村落依江河而居,1999年,通往獨龍江鄉的公路修成,這條公路成爲了獨龍江人民與外界的來往、溝通和交流的紐帶。”楊榮說,因爲公路不通暢,羣衆的戶籍信息很難採集。2008年,楊榮和隊員曾經徒步行走8天,去往獨龍江居住人口最少的村子老獻紅進行信息採集。“每年進去一次,自帶乾糧,路途中只能睡在羣衆家裏,直到2018年,公路開通,這場持續了10年之久的走訪工作才得以結束。”

楊榮說,有些年輕的英雄把生命留在了路上,留在了爲羣衆服務的路上。

1999年,於建輝作爲“義務修路隊”中的一員,在爲獨龍江羣衆修建公路的途中不幸墜江,年僅21歲;張枝繁在爲羣衆探路的過程中跌落懸崖,莊雲在幫助羣衆砍柴的路途中跌落山崖;孔玉錄在路途中遭遇泥石流犧牲;下鄉走訪途中墜江的劉金國,還有身患急性闌尾炎無法醫治、中毒不能治療的齊當此、巡查界樁遭遇野獸襲擊的邱旦史,他們都是捨身爲民而把生命留在了獨龍江上的青年烈士。

他們忠誠於黨的事業,真正詮釋了守土有責的深刻涵義,義無反顧,把最好的青春都獻給了獨龍江,把生命留在了路上,留在了守護家園的衛民路上。這羣年輕的烈士最小的19歲,最大的24歲。

一場脫貧攻堅的勝利

獨龍江的美是原生態的美,沒有經過開發的獨龍江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自然的原樣,以前,許多土生土長的獨龍族人甚至聽不懂漢語,很多羣衆靠國家發放的大米和低保過活,獨龍族羣衆貧困艱辛的生活深深牽動着獨龍江邊境派出所年輕民警的心。

【青年加油】獨龍江邊青年守護者:我把青春留給了這裏

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民警齊心協力推動陷入雪中的車輛。獨龍江邊境派出所供圖

楊榮說:“以前,獨龍江每到11月份就大雪封山,村民出不去,外面的人也進不來,封山期間物資貧乏,邊防官兵們就帶領獨龍村羣衆自己種菜,種植、養殖、搞農副業生產,最親的軍民魚水情就是那個模樣。”而現在,一條公路連通了外界,爲了保障村民來往出行的便利,大雪封山的日子裏,年輕的民警依然用心守護着。

【青年加油】獨龍江邊青年守護者:我把青春留給了這裏

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民警組建黨員文化宣講隊,走村入戶開展宣講活動。獨龍江邊境派出所供圖

2010年滇滬兩省實施獨龍江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以來,派出所民警組建了黨員文化宣講隊,建立流動黨員之家,開設“飯後講堂”,走村入戶開展宣講活動,把黨的新政策、法律知識和惠農政策及時宣傳給獨龍族羣衆。

【青年加油】獨龍江邊青年守護者:我把青春留給了這裏

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民警幫助羣衆拓展致富門路。獨龍江邊境派出所供圖

8年多來,經過派出所民警多方調研,大膽提出了“推廣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幫助獨龍人民推開致富之門”的口號。他們以興建蔬菜大棚、發展家禽養殖等形式,手把手地教獨龍族羣衆學習種養技術,幫助羣衆拓展致富門路,通過現場教學、實地幫建、提供種苗等方式,先後在派出所大棚、羣衆田間舉辦種植技術觀摩培訓24次,讓800餘名羣衆學到了先進的蔬菜、水稻及玉米種植技術,糧食產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在扶貧工作當中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給無戶口人員補落戶口。在脫貧攻堅中,村民若是沒有戶口,就享受不到政府的政策照顧,在我的記憶裏就有爲了給巴坡村米里王小組一個村民補落戶口,步行四五個小時的經歷。簡單喫了早點就出發,正好又趕上下雨,路相當難走,隨時有摔倒受傷或遇到泥石流滑坡塌方的情況,但爲了能儘快幫村民落到戶口,我們直到夜深人靜時纔回到所裏。”牛明談起扶貧攻堅的日子,滿是感慨。

隨着獨龍江鄉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步伐的推進,派出所民警僅2018年以來,先後爲轄區80人解決無戶口問題,完成整鄉建檔立卡戶158戶614人和重點幫扶戶56戶225人的扶貧攻堅任務,爲獨龍江鄉率先脫貧、率先奔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爲了達到“發案少、秩序好、羣衆滿意、社會穩定”工作目標,在全鄉各村組成立41個治安哨所,將232名護村隊納入羣防羣治力量,建立了由護邊員、武幹、民兵組成20人的“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護村隊,定期組織開展巡邏防控工作,近年來,獨龍江轄區未發生一起惡性刑事案件。

一個年輕榜樣的接力

【青年加油】獨龍江邊青年守護者:我把青春留給了這裏

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民警與羣衆親切握手。獨龍江邊境派出所供圖

這是一個年輕的集體,25位民警,最小的19歲,最大的39歲,

他們來自全國15個省份;40位輔警均爲當地人,會獨龍族語言,熟悉民情,爲着同一份職責,把最好的青春歲月留給了獨龍江。

“紮根邊疆、艱苦奮鬥、無私奉獻、一心爲民”的錚錚誓言,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青春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讚歌。這羣可愛、可敬的青年集體先後2次被國務院評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被國務院民政部、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授予“獨龍族人民的貼心人”榮譽稱號,2次被評爲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被雲南省委授予“愛民爲民模範邊防派出所”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三等功14次。

對於未來,年輕的官兵充滿了希望,牛明說,在未來,他最希望改善的還是獨龍江的道路交通。“我們現在從獨龍江到六庫正常情況下就要兩天,遇上塌方泥石流就不知道要幾天了,然後從六庫到昆明又是一天,所以我們從獨龍江到昆明至少就要三天。”雖然路很遠、路也很長,但一茬接一茬的老兵走了新兵又來,即使道路泥濘崎嶇,但是他們來了,獨龍衛士的精神就在,獨龍江的山水、民衆,就有人守護。

雲南網記者 龍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