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寫了一本書是公益向右講效率,商業向左講責任,向右向左碰到一起的中間地帶就是用公益的手段做商業,或者用商業的手段做公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的是要解決社會問題。最近,騰訊新聞·原子智庫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全球契約中國網絡、國際公益學院等多家機構共同發起“中國益公司”企業社會責任促進項目。

5月11日,騰訊新聞發起的“中國益公司”願景演講在北京舉行,著名企業家及公益人士就“創變:商業思維再造”主題展開討論。希望工程發起人、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到場發表演講。

徐永光將企業社會責任從1.0到4.0做了劃分。企業承擔對消費者、員工、環境的責任,同時依法納稅的強制性責任,即履行1.0社會責任。在此之上,企業自願捐款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社會責任融入產業鏈的上下游,實施戰略公益,將精準解決社會問題作爲企業的使命,即是企業社會責任從2.0邁向4.0的過程。徐永光談了衆多例子,講述中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作爲。

以下是徐永光演講的全文,全文一共6600字,需要閱讀10分鐘。

以下是徐永光演講的正文:

1、企業存在的使命就是爲了解決社會問題。用商業來解決,這樣的企業叫社會企業。公益企業挑戰了商業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傳統。

2、我寫了一本書《公益向右,商業向左》,公益向右講效率,商業向左講責任,中間地帶就是用公益手段做商業,或者用商業手段做公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現在有一個誤區,好像做公益是在燒錢,好像燒錢就是很光榮,很道德的事情。我把這個問題轉向商業模式,一邊把問題解決,一邊還賺錢,還不消耗社會資源。

以下是徐永光演講的全文

“資本向善是歷史潮流”

大家下午好!中國益公司用英文來說,實際是現在美國共益公司的形式。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公益部分在最後,前面更多是講商業。在我們的社會結構中,市場是第二位的,政府是第一位的,公益是第三位的。我希望通過今天半小時的演講,讓還沒接觸這些概念的朋友,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徐永光在“願景演講”現場

首先講資本向善,這是一個歷史的潮流。我就企業社會責任做了一個4.0的版本,企業社會責任的1.0是什麼呢?是承擔對消費者、對員工、對環境和依法納稅等法律規定的強制性社會責任的公司,它實現了社會責任1.0。

2.0是什麼?是在1.0的基礎上承擔法律強制以外的社會責任,比如說捐款、參與社會公益,這就叫做2.0。在這裏我強調,有些企業賺的是不義之財,1.0根本沒有做好,還不知道怎麼做企業就成了慈善家,這就有問題,所以首先要實現你的強制性社會責任,同時承擔社會責任。

3.0是什麼?是一個企業或者一個行業把一些社會責任融到產業鏈上下游。比如現在房地產企業做了一個綠色聯盟,參加聯盟的房地產公司就是對應上游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必須承擔社會責任,他們對環境是沒危害的,所以建立一個綠名單。甚至他們再進一步可能建立黑名單,進入黑名單的就不採購。企業社會責任延伸到產業鏈的上下游,這叫做戰略公益。

再往上走就是把滿足社會剛需、解決社會問題、指向社會痛點作爲企業使命。企業存在的使命就是爲了解決社會問題,用商業來解決,這樣的企業就叫社會企業。公益企業實際挑戰了一個傳統,就是美國益公司將股東利益後置,社會利益、各種相關利益前置,這就挑戰了商業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傳統。

在中國,我覺得我們很多企業不是1.0,是0.1,有些企業的存在是污染環境、製假售假的無良企業,有的企業是坑害自己的員工,成爲了血汗工廠,這樣的企業一定是很低的,甚至是0.1或負的。

企業社會責任也不斷在提升,從大家比較熟悉的CSR,現在經常會看到一些上市公司是做ESG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也就是環境、社會、治理。聯合國提出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17項目標,現在很多企業也是圍繞17項目標在安排自己的市場,讓企業在自己的發展當中能夠給社會帶來福祉,所以企業CSR是不斷地在提升。

“科技革命推動公益與商業的融合”

最近二三十年,科技革命在推動公益和商業融合。互聯網有一個特徵,互聯網生產的是信息產品。信息產品和我們的物質產品有什麼不一樣?我們喝一瓶水是一個人一瓶,兩個人就要兩瓶水,但信息產品一個人用是用,一萬個使用甚至一億人使用也是用。信息產品可以共享。

互聯網的出現使我們的經濟模式當中出現了共享經濟,好多都是免費。美國有一本書講,未來社會的發展零邊際成本,邊際成本越來越低,近乎於零,比如阿里巴巴的淘寶,幾百萬人利用淘寶創業,給社會帶來了極大便利,開始用這些平臺都是免費的。

這樣的模式,實際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給億萬人創業、就業帶來極大便利。信息化對有些殘疾人來講非常方便。有些殘疾人甚至都不能動彈,但他們躺在牀上開微店都可以賺到錢,這就是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顛覆性的社會創新。 互聯網很多是免費的,用公益的手段做商業,誰最公益,誰有可能會最賺錢。

“社會企業長什麼樣?”

社會企業是怎麼回事呢?尤努斯可以說是社會企業的鼻祖,他發明了小額貸款,過去給窮人就是給錢,尤努斯探索出來一條普惠金融的道路。

給窮人不是白給錢,而是小額貸款。不僅還本,還要付息,利息還不低,因爲利息太低就不行,貸款就到不了窮人手裏了,這是一個專業的問題。

尤努斯的格萊美銀行解決了近800萬貧困農村人口的脫貧問題,利率是21%。我們國內也有做小額貸款,很多人就指責他們利率太高。他們不懂,利率如果低,窮人就拿不到,商家就來搶,利率高對窮人來講沒有什麼問題,因爲他們原來沒有錢、沒有資本去做事情,現在有了資本了,他們去做事情掙了幾萬塊錢去還利息沒有什麼負擔。

過去我們公益是花錢、花錢、給錢、給錢,並沒有解決問題。社會企業改變了這個模式。用商業手段來做公益,目標是公益性的,但卻是商業的手段。用商業的手段做公益,這就是顛覆性。我這裏的概念是一個精準的學術概念。我就提出現,免費的商業是互聯網,收費的公益是社會,這就是一種顛覆性的社會創新。

我寫了一本書是公益向右講效率,商業向左講責任,向右向左碰到一起的中間地帶就是用公益的手段做商業,或者用商業的手段做公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的是要解決社會問題。

這是混沌地帶。我用莊子的混沌之死來講故事吧。莊子寫到混沌是一箇中央之地,但混沌有個缺點,這麼好的一個人沒有五官七竅。他們說,我們要幫混沌這個好人做點好事,我們把五官、七竅給找出來,日鑿一窟,就比如說我們現在社會創新。

商業裏面有公益,公益裏面有商業。如何有效解決社會問題,就選什麼樣的模式。這是社會創新的精妙之處、活力空間、混沌所在。

社會企業到底是什麼樣?我給大家做一些比較形象的介紹。

把企業市場看成是一個靶子,你看你打的準不準,最後界定什麼是社會企業。這樣的一個靶子中,有的打零環,有的是脫靶,這些是污染環境、製假售假的無良企業,損害職工的血汗工廠,這些企業是不好的,還有一些企業打到六七環,他們依法納稅、承擔社會責任、參與社會公益,做的不錯,這樣的企業是六七環。

我認爲我國的企業、中國的企業可能大部分還在五環上下。八環的企業是哪些呢?實現戰略公益、互聯網、高科技、環保、綠色農業、綠色食品的良知企業,還有分享經濟的平臺,他們已經離十環比較近了。

九環的企業是哪些呢?我把這些企業界定爲在養老、教育、醫療、健康、文化、藝術、體育、兒童、殘疾人就業這些領域,爲什麼是九環呢?因爲這些領域和公共服務領域、和政府公共投入的部門已經是交叉了,所以他們是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社會需求,也就是我們講的供給性結構改革能夠滿足民生的需求,同時也是進入了公共服務領域。

十環企業就是滿足社會剛需、指向社會痛點、精準解決社會問題,把它作爲目標的企業,就是經典的社會企業或者就是益公司。這是我原創的,一些國際上的專家說“徐先生,你要註冊專利”,包括步步高和這個都是我的原創,我不是抄別人的。

社會痛點是社會企業的靶心。浙江綠康老年醫養院被我定義爲命中十環的企業,因爲綠康老人醫養院就是解決失能失智老人的醫養。

在座有沒有家裏老人出現失能或失智的情形?對一個家庭來講,這是不堪承受的痛。三年以前我母親98歲,突然不能走路,我們兄弟姐妹都六七十歲,都崩潰了,完全沒有辦法,最後找到了一個專門接受失能失智老人的醫養結合的老年院,我們感到非常幸福。

這些失能失智老人是真正的社會痛點,這些老人醫院往外推,不能住院,家庭難照料,社會有剛需,國家要擔責。但政府有分工,部門分賬分責是九龍難治水自己做不好。

這個問題誰來解決呢?出現三方面失靈。政府有權、有錢、有責任,該做但做不好,很少有能做好。NGO是無錢、無權、缺能力,想做做不了。企業有錢、有人、有能力、有資源,但一般來講,企業趨利不願意做,這事太難,所以天降大任於斯人,就是應該社會企業來做。

2013年以前,綠康由一個臨牀醫生做了八年,做了700個牀位。他是公益的,公益靠什麼?靠捐款。他做到了全國第一大700張牀位,全部是失能失智老人,然後就做不大,這時候我動員他們改爲社會企業,綠康就成立綠康醫養投資有限公司,得到了雨虹資本投資。得到投資以後,綠康在四年之內牀位從700張到了超過1萬張,現在成爲亞洲最大的專門解決失能失智老人的醫養結合的集團。

你說綠康是商業吧,牀位主要是政府提供。政府現在有一個養老新政策叫共建民營,政府建了以後招標讓民間經營。政府建了以後,由他們來提供服務,所以發展那麼快。綠康是企業,但管的是政府設施,你說他是公益,確實很公益,裏面有大量志願者在服務,但是也超越了公益。

這樣的一個部門超越了政府、商業,也超越了公益。它是個平臺,所有資源可以匯入這個平臺。這樣的平臺是在幫助我們這個社會解決痛點,誰都願意把資源給他。政府在養老方面有扯皮,衛生部門和民政部門在扯皮,13個政府部門都要對養老有投入,但由這樣的機構來做,政府都把資源給他們。這樣它是一個第四部門。

我再講一個案例,科學家沈傑做了一個物聯網智慧養魚模式。沈傑是中國物聯網國家基礎標準組的組長,是一個青年科學家。他的家鄉在福州,沈傑覺得可以把物聯網技術用在養魚上面。這個案例是特別好。淡水養魚,一個魚塘一年要換五次水。一年換五次水,要把髒水排出去,全中國有4500萬畝淡水魚塘,沈傑怎麼改造?他把兩個魚塘連起來中間過濾,讓水保持在三級水,三級水是可以喝的。他能做到這樣的物聯網技術植入以後通過過濾保持水質在三級零排放,大家想4500萬畝的魚塘每年排五次髒水,如果做到零排放這是什麼樣的環境效應?

還有因爲魚長在清水裏面,而且是最好的環境,通過物聯網傳感器來監測,魚生活在一個最好的環境裏面、最乾淨的環境裏面,所以養出的魚解決了食品安全問題,非常的鮮美和健康、安全,解決了又一個痛點食品安全。

因爲魚的生活空間非常好,魚的密度是正常魚塘的六倍,相當於產量提高,給農民提高了收入。這樣的項目同時實現了環境保護零排放、食品安全、農民增收的三大目標。他幹了兩年,浙江省有8000養魚戶採用他的技術。他的技術含量很高,浙江省給了他上千萬的支持,支持這個企業把事情做大,這就叫社會企業。

“中國將成爲影響力投資世界第一大國”

下面我講中國將會成爲影響力投資世界第一大國。

我們的民非(民辦非企業)制度實際上早已是商業和公益融合的助推器。二十年前的1998年,國務院民辦非企業單位頒佈,它是解決什麼呢?解決政府過去壟斷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這些領域,造成投入不足,需要民間資金投入的問題。現在有40萬家民辦非企業都是商業投資,是公益和商業雙輪驅動。

民辦學校實際是教育企業拿到辦學許可證,民辦醫院是醫療企業拿行醫許可證,民辦養老主要是民辦養老企業拿到養老牌照,中國已經有幾十萬家是處於公益和商業融合的社會企業的模式。

理論之二,在世界各國社會企業多數都是指向服務於弱勢羣體的,但是在中國是社會痛點人人有份,所以社會企業人人需要,因爲社會企業是解決社會痛點的。我們有很多社會問題,民以食爲天,我們的食品安全是天大的問題,保護環境是地大的問題,健康養老是關係每一個人生命的命大的問題。我們還有公共服務存在供給不足,所以通過影響力投資來解決這樣的一種供給不足、補短板、惠民生,所以用社會創新的思維所有社會問題裏面都孕育着商機。

我們有多大的規模呢?到2020年中國影響力投資市場的規模爲養老8萬億,到2030年養老市場規模22萬億,可以創造8%的GDP,多大的市場?這是到2020年的數據:醫療健康產業8萬億,民辦教育3萬億,環保5萬億,普惠金融數萬億,扶貧產業、有機農業、殘疾人就業、社區服務、家政服務、分享平臺數十萬億投資的藍海。在這個領域投資又能賺錢,又在做好事解決社會問題,爲什麼呢?因爲是一個短缺經濟,供給不足的部分,而不是市場已經競爭到白熱化的地方。

“公益的價值和使命”

公益的價值和使命,我介紹一下南都基金會。公益的價值是什麼呢?我二十年前就提出公益組織的職能,第一是研究發現,第二是實驗創新,第三是宣導影響,這是公益的價值。我們在政府還沒有發現,在商業甚至在製造社會問題的時候,這個時候公益應該出來能夠體現你的價值,你去發現問題,你去實驗創新,最後宣導社會、影響政府。但是公益有一個短板,它是燒錢的,它是做不大的,所以有三條出路。

第一是優秀的公益產品規模化來大規模解決社會問題,現在有了中國好公益平臺;第二是公益做好了以後政府接盤,最後由政府來買單,是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以希望工程爲例;第三是商業接盤,商業在這些公益創新的項目裏面找到自己的商機,然後一方面做大,同時是可持續的。

現在有一個最大的誤區,好像做公益是在燒錢,所以我是很光榮的,我是很道德的。燒錢是燒別人的錢,如果我把這個問題轉向商業模式,一邊把問題解決了,一邊還賺錢,我還不消耗社會資源,反而有人認爲你是在那裏做有個人利益,是不道德的。

南都基金會我們現在在做一個混合金融的模式,就是有投入公益的純粹資助,有支持社會企業發展的支持他們,有對社會企業的股權投資,同時有市場的投資。比如說我們在2014年資助了“親近母語”127萬,完全資助的,去年我們對它進行了投資,投資1600萬,通過影響力投資基金進行投資,我前面講到的慶魚堂智慧養魚也是現在南都基金會股權投資的項目,我相信這樣的項目在未來若干年之後能夠爲我們帶來的,一方面是解決環境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和農民增收的問題,同時有可能對我們的投資帶來幾十倍的收益,這個是不奇怪的。

謝謝大家!

“中國益公司青年體驗計劃”啓動

最近,騰訊新聞·原子智庫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全球契約中國網絡、國際公益學院等多家機構共同發起“中國益公司”企業社會責任促進項目。這個項目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中國益公司青年體驗計劃”。

中國益公司青年體驗計劃,是由中國益公司發起的企業社會責任體驗行動。該項目旨在搭建一座橋樑,連結中國的領先企業與優秀的青年羣體。大學生通過在最領先的企業學習實踐,親身感受企業和商業的力量,並將這種理解帶入青年社羣發展,以及未來成長進程中,播散商業觀念和企業責任的星火。

在“中國益公司青年體驗計劃”中,大學生將以多種形式瞭解公司,獲得益公司項目體驗機會。企業將積極地傳播正能量,提升公衆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此外校方也將參與指導,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機會。在中國益公司官網及微信微博平臺,將設立線上投票區域,聯合百所高校,校園社團,推動學生投票,形成線上和線下互動。

“中國益公司青年體驗計劃”現已正式啓動,點擊“閱讀原文”,馬上參與。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留言點贊數第一且60以上獲得60Q幣,截止至5月17日。

原子智庫·騰訊新聞出品 | 第292期

實習運營編輯:張丹

本文版權歸“原子智庫”公衆號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後留言,經允許後方可轉載,並在文首註明來源、作者及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