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月13日從氣象、水文部門瞭解到,受多重因素影響,今年廣東地區“龍舟水”將比往年偏多、偏重,極端災害可能頻發。繼今年提前入汛之後,珠海目前已進入實際意義上的“龍舟水”影響期,須做好防災減災、應急搶險準備,打好強降雨、水浸內澇、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的攻堅戰。

前山立交橋下易澇區域。上次水浸殘留的泥沙,在橋下仍能看到。

偏多偏重或致極端災害

“從今年情況看,珠海現在已受到‘龍舟水’實際影響,比往年提早了。”珠海氣象臺預報專家許連豐告訴記者,這主要受大氣環流、厄爾尼諾事件及全球變暖等綜合因素影響,反常氣候,在今年已導致珠海提前入汛,受其影響,預計本週起至端午節後一個月,珠海本地的龍舟水會偏多、偏重,極端性災害發生的幾率不會低。

水文部門預測也與此高度一致。珠海水文測報中心分析指出,今年前汛期,珠海降水較往年明顯偏多、偏重,預計龍舟水及導致的災情也可能偏重。珠海各級有關部門需要做好防大災、抗大汛的準備工作。

須提前做好災害防治

珠海市三防指揮部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全市高度重視近期強降雨及其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防禦救援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今年前汛期降雨多、土壤含水量大、地質災害風險增加的實際情況,做好災害防禦準備;災害發生時,要全力組織救援。同時,還要求我市應急管理、自然資源部門加強值守和會商,進一步落實各區(功能區)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深化隱患排查,做好預警發佈。

記者從珠海市應急管理局獲悉,繼該局近日開通12119 珠海綜合防災報警電話,對自然災害及次生災害險情進行集中接聽、處險之後,目前還升級應急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將汛期實行的局領導、帶班科領導和值班員三級值班值守制度,擴展到五級,向下延伸至各區(功能區)、各專職救援大隊值班崗。也就是說,當進入龍舟水集中期後,羣衆不僅多了一條報警營救專線,在遭遇險情時,還能享有更及時、高效的救助。

格力花壇附近道路也屬於易澇區域。這裏車流密集,容易因水澇擁堵。

提前預置搶險力量

記者綜合三防、交通、自然資源、交警等多部門信息,列舉一批入汛以來,我市易發災害地點及區域。按照應急管理部門意見,這些區域需要在災害發生前預置搶險設備和力量,防止災害擴散、蔓延。

水浸黑點包括:金灣三竈東咀片區、南屏大橋北側格力花壇附近、金雞路南沙灣氣庫門前道路、前山立交橋底下沉式通道、灣仔江海路至中盛路一帶、南屏屏東六路交屏東二路附近、香洲藍盾路一帶、105國道水浸段、人民路交明珠地下通道水浸點、隧道北地下通道水浸點、興業路交銀樺路水浸點、梅華路華子石東水浸點、情侶南路龍洲灣路一帶、白藤二路城南中學水浸點、白藤一路紅旗醫院水浸段、機場路青灣路水浸段、偉文路唐人街市場水浸點、連橋路白蕉長途車站至斗門海關水浸點、中興路交港霞路水浸點等等。

香山公園半山腰一處滾石區域。事發時,落石砸壞路基。

在地質災害隱患點方面。據瞭解,全市在冊13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截至目前已完成治理16處,正在治理29處,剩餘88處隱患點正在開展勘查、設計、招標等前期工作。其中,橫琴新區工作進展較快,應治理隱患點總數爲9處,全部落實了治理資金,完成治理3處,3處已開工治理;香洲區、金灣區、斗門區、高新區、高欄港區、萬山區的相關工作也在推進中。分析指出,進入汛期,降雨較多,如果按正常的施工進度,很多災害治理項目年內竣工,難度大,需要按輕重緩急原則,加快進度。《珠海市201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明確,本年度內我市須完成大部分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工作;力爭2019年內全面完成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