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

不能太虛榮

聽朋友講了件真事。

一對夫妻結婚時好排場,外地親戚包機票接送,喫住都是星級標準,婚禮現場氣派豪華,不僅把份子錢花個精光,還流水似地貼出去近二十萬。

這個花銷倒也不算駭人。

但問題在於,雙方家庭都是普通的工薪階級,置辦彩禮、嫁妝和婚房,原本就把家底掏空了,根本就負擔不起這二十萬。

雙方父母又都好面子,有正兒八經的單位,樓上樓下都是同事,生怕人嚼舌根,別人家有的,自己家當然得有。

餓死事小,面子事大。沒錢咋辦,借唄!

兩邊父母各分攤一半,人老了也沒別的收益,就靠那點死工資,一點一點地,螞蟻搬家似的,用了五年,終於把債還清了。

據說,現在老人天天發愁,孩子結一次婚,就把養老金都敗光了,往後有個大病小痛,還不知去哪籌錢。

不過話又說回來,那次血本,到底還是花得值。

這都好幾年過去了,親朋好友們提起那婚宴的排場,還禁不住豎起大拇指:“某某家的婚禮,真是氣派啊。”

這種事我大小聽過幾樁。

有人借錢給孩子陪嫁妝,結了婚小倆口自己還,孩子都出生了,債還沒還清。

還有人集全家之力,湊錢買輛豪車裝門面,來年孩子開學,四處籌錢湊學費。

更有一些比較扎心,平時好面子、要排場,把錢通通花在好看的地方,到了三災五病,一分錢都拿不出,欲哭無淚。

很多人於面子上,有種近乎偏執的追求。

別人沒有的,我家要有。別人家有的,我要比別人的更好。否則被人說嫌話怎麼辦,人家看不起怎麼辦?

最典型的就是紅白喜事上的排場,家家攀比,不落人後。

我曾參加過老家的白事,那排場真的嚇人,戲臺搭了三天,鞭炮響徹鄉間,酒席上派的煙都是中華,面子充得老大。

有錢的當然不消說,怎麼揮霍都行。

關鍵是沒錢,幾兄弟硬着頭皮上,跟外人攀比,人家有的我們都得有。兄弟之間也暗暗攀比,誰家出了多少錢,我家咬碎牙也要跟上。

毫不誇張地說,一張酒席下來,家裏掏個底朝天,三年五載才翻起身來。

當然了,人家心裏樂意,因爲得了面子。

四鄰八鄉個個都誇,背後怎麼喫苦咬牙的,就不必計較了。

當然,我也不能批評人家。

人家自己樂意,又沒要我花一毛錢,我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

再說,有人視財如命,比如我,花個五毛錢都要考慮半天。當然也得允許有人視面子如命,頭可斷,血可流,髮型不能亂。

價值觀不同罷了,沒什麼好詬病的。

但我只是覺得,面子這東西,既不能喫,又不能喝,從商品的角度來說,完全沒有性價比。

別說三五萬了,讓我花兩塊錢買份面子,我都要義正言辭地拒絕的。

更何況,死要面子的,多半活受罪。

同學跟我分享過他家的慘痛教訓。

爸爸早年做生意,賺了點小錢,又是個好面子的人,親戚朋友來借錢,不管親疏緊急,一律點頭答應。

東一筆、西一筆,借出了十幾萬。

爲了這事,他媽天天跟他爸吵架,把家裏攪得天翻地覆。

他爸也叫屈:“我也不想借啊,但是鄉里鄉親的,實在不好拒絕啊!”

開春進貨,他媽讓他爸去把外債收回來,他爸倒好,一句話張不開嘴,反倒把進貨的錢,又借了一筆出去。

這下資金鍊真斷了,他媽給氣急了,死活要跟他爸鬧離婚。

你看,外頭充大頭是體面,但家裏過得好不好,心裏真的沒點B數嗎?

真要我說,誰不要面子啊?

哪怕像我這麼沒臉沒皮,也想在親戚朋友面前,揚眉吐氣一把啊。

可我更明白,有多大頭,戴多大帽子,凡事量力而行的道理。

書都還沒寫過一本,就跟人吹噓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一旦被人戳穿了,不可笑嗎?

更何況,愛面子,通常是要花大錢的。但凡願意花錢,總有四方來誇讚。

可是萬一,來日我落魄了,那些誇讚我的人,是會幫我養孩子,還是會幫我養父母?

每想及此,就趕緊捂住我的錢袋子。不行不行,做人不能太虛榮。

說起來,在生活態度上,我最佩服我一個朋友。

她結婚也好,生孩子也好,一律不設喜宴。攢下的錢,要麼買房置業,要麼環遊世界。

人情量力而行,消費也量力而行。就連去店裏買衣服,看到標價高於心理價位,她都能坦坦蕩蕩地跟櫃姐說:“太貴了,我買不起,還是不試了。”

我問:“你不怕別人背地裏說你嗎?”

她聳聳肩道:“說我能減幾斤肉嗎?能的話,希望他們多說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