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近年来大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粪便一体化生物处理模式,不仅成本低、投入少,而且无二次污染、污水可循环利用,成功解决了山区丘陵地带农村厕所改造及生活污水处理难题,打造出“厕所革命”的齐鲁样板。而莱芜区推广使用的一体化生物处理方式,能将粪便和生活污水一并处理,并且设备占地面积小、施工简单、成本低、无二次污染,成功解决了山区丘陵地带农村厕所改造及生活污水处理难题。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苍蝇蚊子嗡嗡叫,又臊又臭满庭院”。”这是昔日农村老式厕所的真实写照,也是农村环境的一道伤疤。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近年来大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粪便一体化生物处理模式,不仅成本低、投入少,而且无二次污染、污水可循环利用,成功解决了山区丘陵地带农村厕所改造及生活污水处理难题,打造出“厕所革命”的齐鲁样板。

治理农村污水

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口镇栖龙湾村,干净的村道旁,一排排小洋楼整齐地排列着。

村医刘慧的家,紧挨着村口。两层小洋楼,二楼居住,一楼办公。在居住区,洗衣机、热水器、抽水马桶一样不落,用她的话说,“跟城里没啥分别”。

栖龙湾村村医 刘慧:以前的老房子脏乱差,没有排水设施,洗了衣服把脏水往院子里一泼,冬天在家更别想洗个澡了,但是现在家里有浴霸,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冬天可以在家洗澡,而且卫生条件跟市里没什么分别。老人们也觉得是享福,和他的亲戚朋友说起来,觉得很自豪,因为他们觉得现在生活的村子里条件好、档次高。

△刘慧向记者展示她家的浴室

刘慧家门口的绿地上,各种野花开得正盛,一眼喷泉静静地流淌,浇灌着周边的花草。栖龙湾村党支部书记郑靓说,这个看起来清澈透明的喷泉,其实是村里处理过的“污水”。

栖龙湾村党支部书记 郑靓:咱村的农村污水处理是利用生态级集中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包括厕所、厨房的水,通过污水管道,到达污水处理池,通过五级污水处理,水达到一级A类标准。这个水可以用来养殖,也可以用来灌溉农田,社区灌溉全部用污水,污水基本不外排。

栖龙湾村是个移民村。2010年,异地搬迁的村民,搬进了集中居住的楼房小区。但这些楼房远离城区,粪便和污水如何处理成了老大难问题。

栖龙湾村党支部书记 郑靓:小区搬过来以后,污水处理是个很大的难题。刚开始,每个楼后都建上了粪坑、化粪池,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到夏天,天一暖和,整个村还是臭烘烘的。

栖龙湾村党支部书记郑靓介绍说,2012年,村里建起了生活污水生物一体化处理设施。各家各户的粪便污水经过管道,汇集到村口的生物处理池,进行生态化处理,既避免了传统改厕模式中后期粪便的抽取以及二次污染问题,又能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栖龙湾村党支部书记 郑靓:这个污水处理系统非常好,每天24小时全自动运行,通过生物介质进行处理,生活污水每天处理72吨。每个罐里面都有生物介质,而且是五级处理,一级比一级处理得干净。粪便和污水通过生物介质分解了,分解以后变成水了,不产生固体垃圾,出来的都是水。

看起来污秽不堪的粪便和污水,是如何被分解,并变成干净清澈的灌溉用水的呢?

在负责工程建设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军指着一个“迷你版”的玻璃钢罐体告诉记者,埋入地下的罐体分为四部分,前三部分会加入不同的微生物菌剂,粪便和污水被微生物“吃掉了”,代谢成中水(再生水)。

环保科技公司负责人 王军:所有的粪便,包括污水,相当于微生物的营养源,都进入这个厌氧沉淀池,里面有厌氧菌,进行初步调解、疏化、降解,像大肠杆菌在这里面已经降解了。这个是缺氧,而这个是耗氧,通过厌氧、缺氧、耗氧处理,所有菌剂的活儿都干完了,转化成为中水(再生水)。

每个农户家里

都有“小型污水处理厂”

集中居住的社区污水统一收集处理,那一家一户分散居住的农户,粪便和污水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羊里镇城子县村,记者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门口或院里都有四个井盖。跟常见的化粪池不一样,盖子周边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异味。打开一看,第一个井盖下全是粪便污水,流经三个井盖后,最后一个井盖下是缓缓流淌的清水。

城子县村党支部书记 朱建波:这个是自流式的,厨房、厕所、洗衣机里的水,都通到这里来,然后进入第二个……污水处理净化,满了以后,自己流到边沟(明渠)里。

村民院子的地下,如今也是“管道纵横”:旱厕改成了抽水马桶,厕所的粪便和浴室、厨房、卫生间的水,都通过管道流进了门口的生物处理池里。村民们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了自己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记者:之前都是怎么处理?

城子县村村民 朱文娟:以前安一个池子,自己抽。两三个月抽一次,那个味很大,但现在这个很干净。

城子县村村民 陶少虹:那时候都是栏坑(旱厕),往地里挖粪,夏天苍蝇蚊子都有,也有异味,孩子们不喜欢,现在小孩感觉也挺好。

记者:谁给装的?

城子县村村民 朱文娟:政府和公司给装,我们自己没花钱。

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已经建成或即将建设的集中居住区,推广地埋式生活污水生物集成处理系统,像栖龙湾村;对面积开阔的平原地区,采取单户模式,比如城子县村;同时,还对地形复杂、难以开挖的偏远山区,采取联户处理模式,利用管网收集污水实现集中处理。

据济南市莱芜区住建局负责人介绍,前期在8个村庄和56个集中居住区先行先试,未来将在全区全面推广。

济南市莱芜区住建局负责人:在试点基础上,对口镇、高庄街道未改造的93个村,水源地涉及的22个村、2.3万户居民直接安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2019年12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并运行。对剩余村(居)已改厕农户,根据群众意愿逐步升级改造,对未改厕农户,直接安装一体化设备,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部改造任务,实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全覆盖。

将粪便和生活污水一并处理

打造“厕所革命”齐鲁样板

据了解,在其他地区的“厕所革命”实践中,一般采用传统的双翁式和三格式化粪池,对容水量有严格的限制,厨房和洗浴用水不能进入,并且需要定期抽取,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人力成本也高。

而莱芜区推广使用的一体化生物处理方式,能将粪便和生活污水一并处理,并且设备占地面积小、施工简单、成本低、无二次污染,成功解决了山区丘陵地带农村厕所改造及生活污水处理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于法稳表示,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的探索,打造了“厕所革命”领域的齐鲁样板,不仅在山东,在全国范围也可以起到引领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于法稳:第一,它把生活污水和改厕一体化处理,避免像过去两套设备去处理。第二,它实现了整个污水处理的最终利用,不像过去改厕,需要二次抽取,避免了二次污染、成本增加的问题。像过去的模式,我个人认为只是改造了厕所卫生,只是“厕所革命”的一个“点”,而对厕所出来的水并没有治。而这个污水和厕所一体化处理之后,不但注重厕所范围内卫生的治改,更注重了“面”的治。这种模式才是地地道道、彻头彻尾的“厕所革命”。

本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