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毫不留情的向前走,虽像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太,但每一步从不缺席。社会在飞速发展,一切都在无声无息的变化,镌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画卷上。繁杂的城市喧嚣,窗外的车水马龙和跳跃的霓虹灯,无不显示着这个时代的进步。但记忆深处却有一股清风徐徐吹来,使貌似浮躁的心回归恬静。

记忆深处的那个场景,是在那个平凡而又质朴的农家小院里。院子里有棵很大的梧桐树,阳光透过密密的梧桐叶,稀稀疏疏的洒在地上,也洒在父亲宽厚的背上。父亲在给我和弟弟做书桌。

父亲曾经是个木匠,家里有好多木工用的工具,钻头,刨子,锤子、锯子……,还有那一屋子的木棒。记忆里父亲最帅的场景就是一只手提起染上黑墨汁的细拉线,轻轻一放。黑线弹在木材上就会留下一条直直的黑线,就可以沿着黑线锯了……

父亲和母亲结婚时的家具就是父亲一手打造的。有书条,床头柜、衣柜、大桌子、饭桌,还有我和弟弟的吃饭用的小板凳……

长桌子为“书条”,中间是“大桌子”,都是父亲30年前自己做的

那天傍晚,我和弟弟就在旁边看着父亲一个人忙活,想去搭把手却被父亲批评说“别添乱”。只见爸爸一会蹲下,一会起来,一会弯腰,一会眯起眼睛瞅着木板。他拿起架在耳朵上的铅笔,在木板上画了画,尔后又放回耳朵上,随后开始了“哧啦哧啦”的锯。用木刀轻轻的刮边,用皮锤轻轻的敲进凹槽里。不久,书桌就做好了,木材的气味在院子里弥漫。

最后一步就是给书桌上漆了。父亲刷的很认真,每一把都很轻巧,好看的花纹就在这一把一把中呼之欲出,这油漆气味就贯穿着我整个童年。而童年的傍晚,夕阳余晖下打书桌的父亲的背影却在记忆深处扎了根。

社会在前进,现在木匠愈来愈少,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家具工厂的机械化生产,使得产品的质量都能保证,设计、色彩、规格、功能也更加的完善,也能体现出个性与品味。最重要的是制作工期变的更短,粉刷家具所用的油漆也是环保、健康的。这一切都在让传统手工家具行业走向没落。

转眼三十年过去了,父亲当年给母亲打的家具都还在,只是有些损伤,柜门变形了,桌子角松动了,漆也掉了。唯一没有变的是父亲和母亲依然非常好的感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