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筹建苏中首家“海归创业学院”

今年,海门市将启动实施“东洲雁归”计划,促使海门籍学子反哺家乡;今年,海门市将探索在名校聘用招才引智大使,设立“东洲伯乐奖”;今年,海门市筹建苏中首家“海归创业学院”……近日,海门市下发《2016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谋划大动作,引爆人才集聚效应。昨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坚持高端引领

提升人才集聚影响力

今年,海门市继续打造特色人才品牌。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强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高水平举办“科技人才节”、“千人计划专家主题峰会”、“院士专家海门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集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要素为一体的活动平台,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项目落户海门。启动实施“东洲雁归”计划,促使海门籍学子反哺家乡。

拓展招才引智渠道。海门市将继续深化与欧美同学会、海创智库、寰球人才交流中心、中法青年促进会等合作联系,加强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利用广州留交会、深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周等平台,开展宣传推介、洽谈引才、项目合作。探索在名校聘用招才引智大使,设立“东洲伯乐奖”。

加大赴海外招才引智力度。海门市将积极组团参加江苏省十大产业领域海内外引才行动计划,大力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利用海智基地、侨联商会等资源,拓展海外人才工作站,开展招才引智与产学研对接活动,招才引智享受招商引资出国(境)同等政策。争取欧美同学会的支持,筹建苏中首家“海归创业学院”。争取承办“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考察活动,吸引侨商和专业人士来海创新创业。

精心组织申报国家和省重点人才项目。认真组织申报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力争引进产业顶尖人才和省“双创人才”15人、省“双创博士”(含科技副总)15人、大学毕业生6000人。重点做好招商局重工、江苏金呢工程织物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申报工作。依托招商局重工、巴塞利亚、慧聚药业、通光集团等企业,加强自主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推荐和申报工作。深入实施2016年“东洲英才”引进计划。

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实施国家“万人计划”、省“333工程”、“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产业人才高峰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名校揽才”工程,招录一批海门市急需的紧缺专业高层次人才。注重本土高层次人才培养管理,择优开展项目资助。依托科技镇长团优势资源,开展“百博进百企”、“优青进优企”、“名企进名校”等有影响力、有针对性的推介对接活动。全年举办、参加各类高校人才招聘、产学研对接活动不少于30场(次)。

坚持统筹兼顾

提升各类人才创新力

海门市将继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指导企业创新人才选拔方式,培养引进熟悉国际规则、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类经营管理人才。选拔首批海门市“科技企业家”培育对象,有计划地组织赴清华大学和境外研修培训。加大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应变、组织协调和经营管理能力。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海门市将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快推进“千名高技能人才开发行动”,力争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名、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数达到720人,保持全省领先。推动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将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纳入“东洲英才”引进计划。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设立教育研究所。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力争招录和引进100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依托江海博物馆、江海书画院,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进一步加强金融、规划、法律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业科技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乡土能人”选拔管理,分类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全市培训农业科技人员不少于100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少于6000人。组织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培训,力争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人数达到全市人口的万分之五。

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人才服务吸引力

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今年,海门市要加快海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海门大学科技园、海门科技创业园、复旦科创园、教育装备科创园、机器人产业园等科创载体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形成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发展格局。年内,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引进科技人才项目(研发中心)10家以上,开发区大学科技园一期全面开工建设,并申报成立中国海外学子留学报国基地,海门高新区申报省级高新区,临江新区成功申报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海永镇争取建成“千人计划研究院”。鼓励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年内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5家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12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实现南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博士(教授)和科技副总全覆盖。

推进创业投融资建设。与知名创投机构合作,并推动各园区、科创园加快设立创投基金,通过“资本+人才”招引投资高科技人才项目,力争年内各园区全部有创投机构进驻或成立创投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创新“苏科贷”、“人才贷”等金融产品,提供科技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措施。全年新引进5家以上知名创投机构在海注册设立分支机构或成立创投基金。

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在政务中心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专窗,切实做好注册登记、购(租)房补贴、生活津贴申报审核及发放工作。完善市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发放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和企业人才政策“一本通”,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户籍签证、医疗保险、子女入学问题。试行政府购买人才服务,构建政府服务人才、社会服务人才、人才服务人才新机制。

此外,海门市还将编制出台“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提升人才发展的竞争力;加强党管人才工作,保障人才优先投入,抓好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工作宣传等,提升人才工作凝聚力。 本报记者王雁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