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一個朋友發給我一個文章,標題是《取消限制5萬美元購匯,做外匯的笑死,地下錢莊哭死了!》。

先說結論,這完全是個謠言。

文章具體內容大概是:

在上海、天津、重慶、武漢、深圳和溫州,居住這幾個地方,年滿18歲,個人金融淨資產近3月日均餘額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的居民,可以申請成爲QDII2個人投資者,繞開每年5萬美元的外匯額度,直接購買境外的股票、債券、基金、保險、房產……

看到文章,第一反應,這肯定是個假消息,邏輯上說,在中美貿易戰,這麼關鍵的節點上,開放外匯管制,雖然是小規模開放,幾率極小。

但隨後,越來越多公衆號發了這個,都出好幾個10萬+了,有點將信將疑了。

於是,我去外管局的官網以及其它政府網站上查了一下,並沒有看到開放QDII2的新聞。

然後,再去搜了一下這個新聞,2015年就有了,今天這個版本,連標題都沒改,內容也沒有動,有點太懶了……

而且,2016年,正是因爲同一個謠言,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親自出來闢謠表示,目前還沒有相關政策出臺。

雖然咱們是自媒體,也得要做一下覈實的工作,

要10萬+,也要節操。

仔細來屢屢這個事。

說之前,先得來解釋一下QDII。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個外匯管制的國家,我們是不可以自由的兌換外幣的,每人每年只有5萬美元的額度,且不能用於投資。

雖然,外管局一直在強調,要開放外匯市場,但具體什麼時候,從來就沒有定論。

因而,在國內的外匯市場沒開放之前,有一個過渡性的“海外投資”制度——QDII。

QDII制度,由相關部門批准,開放一定的資金額度給一些境內的機構,

拿到了這個額度的機構,可以在額度範圍內,進行海外投資,用來購買國外的股票、債券……

一般有保險系QDII,銀行系QDII,基金系QDII。

保險系,就是保險公司在海外進行投資,一般是不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的。

銀行系和基金系QDII,可以投資境外的固收和股票資產,可以對個人投資者開放。

因此,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申購銀行或者基金公司發行的QDII產品,間接地進行海外投資。

這,也是國內的個人投資者,最簡單地參與海外投資的辦法,

QDII產品可以直接用人民幣購買,不需要換匯,投資人的收益和產品的漲跌掛鉤,也和匯率掛鉤。

不過,2015年3月開始,外管局就暫停了QDII新額度的發放,

所以,很多產品,想買都買不到。

據最新消息,外匯局正在召集多家機構開會,討論新增QDII額度,且外管局公告,要開始研究QDII改革,算是一大利好。

說過了QDII,再回到QDII2,也就是這次“謠言”事件的主角。

QDII,指的是機構投資者,拿到一定額度,直接買外國的金融產品,再用基金證券等形式,間接賣給國內的個人投資者。

QDII2,指的則是個人投資者,直接投資海外資產。

QDII2,最早出現,是在2013年央行的年度工作會議上,第一次提出做好QDII2試點相關準備工作。

而官方最近一次,間接提到QDII2,是在2015年,總理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將開展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

隨後,上海自貿區表示,爭取年內啓動QDII2。

然而,實際上,3年過去了,官方還沒有任何動作。

在外管局官網以“QDII2”爲關鍵詞搜索,搜到的內容也都是QDII的,沒有任何一條是QDII2,亦無細則,無具體時間線。

所以,所謂“取消限制5萬美元購匯”,完全是謠言。

最後,

如果真的能開放QDII2,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當然是利好,他可以直接選擇自己心儀的海外投資產品,而非通過機構來篩選,間接投資。

可是,願望很美好,只不過,從目前的政策看上去,QDII2 一時半會還不會開放。

未來會是個什麼樣子的情況,不得而知,

反正,現在,

咱們就先不交智商稅了。

長按二維碼加關注,

和海馬小姐一起開眼…角,看世界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