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支持,促進健身產業加快發展

近年來,國家出臺各類政策大力支持健康服務業、體育健身產業的發展,促進健身業態的擴張。2016年5月,國務院和體育總局聯合出臺《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羣衆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努達到4.35億人的發展目標;2017年8月,體育總局發佈《全民健身指南》,詳細介紹了不同體育活動方式的健身效果、體育健身活動強度的監控方法,在科學檢測與個體運動能力評價的基礎上,制定個性化體育健身方案,突出個體精準化的特點。

國民健康意識逐漸覺醒,經常鍛鍊人數明顯增加

根據國家相關統計數據,2010-2017年我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呈增長趨勢。2015年,我國經常鍛鍊人數增長4.35%至3.9億人,相比於2010-2014年,數量上升至4億人左右的新臺階;2017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正式突破4億人,創歷史新高。反映出我國國民健康意識逐漸覺醒,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顯著增強。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體育人口有望到達4.35億人。

行業產值逐年走高,但發展已經遭遇瓶頸

生活質量的提高,健身意識的加強以及龐大的健身人口,使得我國健身行業獲得較快速的發展,健身產業產值不斷上升,且增速較快。至2017年底,我國健身產業產值已達到1618.89億元,同比增長7.41%。

同時,我國健身俱樂部數量及俱樂部會員人數亦保持較好的增長,從2010年的3245家增長至2017年的4476.4家,較2016年增長4.83%。俱樂部會員人數從2010年的454.05萬人,增長至2017年的690.53萬人,同比增長5.94%。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自2015年以後,我國健身俱樂部數量及會員人數增速下降趨勢較明顯。一方面,目前我國國內健身成本較高。目前我國商業健身房基本以年卡銷售作爲主要收入來源,年卡價格基本在5000元左右。而與此相對,美國健身人均消費446元,佔其人均收入水平不到1%。另一方面,我國健身行業業態較爲單一。目前國內健身房盈利模式單一,主流健身房皆採取年卡+私教模式,面向客戶羣體多爲一二線城市高收入階層,提供服務內容同質化較爲嚴重。可見,我國健身行業發展已進入瓶頸期,傳統商業模式面臨考驗,未來急需轉型。

傳統健身房或向"小而美"轉型

一方面,健身行業傳統商業模式已現疲軟趨勢;另一方面,全民健身卻正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健身市場依舊會不斷擴大,預計到2020年,國人體育消費的總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在此矛盾下,中國健身行業勢必需要轉型,從單純拼硬件過渡到硬件、軟件綜合比拼階段。產品與服務、資本實力、品牌營銷、大規模集採帶來的成本優勢、經營理念升級、人才的規模化培養等軟實力成爲比拼的關鍵。

目前,在普遍"重銷售、輕產品"的傳統健身業態下,市場上興起了許多"小而美"的新型零售化的健身品牌,這股健身熱潮也獲得了不少資本的青睞。傳統健身俱樂部的年卡預售和大賣場模式正在面臨"零售化"的變革衝擊。如超級猩猩、樂刻、覓跑等小型健身房的出現,極大程度地改變了健身領域的運營模式,大有顛覆傳統健身房的勢頭。該類健身房將用戶的時間和空間碎片化之餘,還完美地搶佔傳統健身房大量的沉睡顧客。相比大型健身俱樂部,迷你健身房更容易培養沒有健身經驗用戶的消費習慣。然而,該類健身房受到場地限制,運營成本較高,也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健身房。

總的來說,目前我國健身產業依舊處於成長階段,行業規模會持續擴大。大型傳統健身房應進行商業模式的優化,以便更好地爲消費者提供服務。新型健身房也應完善復購率低,盈利能力差,運營成本高等問題。傳統健身房和新型健身房應彼此借鑑,取長補短,走向傳統和新興的融合方能實現健身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產業預測、公司研究、競品分析就找1C9U一查就有網,助您一查就有、一針見血、一葉知秋,全方位、多維度剖析競爭情報。具體可以私信小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