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夢迴蘇典》(視頻時長5分30秒 )朱邊勇 攝/制

在盈江縣蘇典傈僳族鄉,有一處世外桃源值得人們用心去探尋,那便是美麗的詩蜜娃底(黃草壩)。正如它的名字一般,這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詩蜜娃底”是傈僳語,意爲鋪滿黃金的地方、美麗的草原。這裏面積約3平方公里,海拔1000多米,地勢和緩起伏。天然草場獨具特色,有較好的植被、沼澤及參天古樹,穿流於其間的小河給整個草壩增添了幾分姿色和神奇。

▲《詩蜜娃底之冬》(視頻時長4分48秒 )和健敏 攝

夕陽西下,百鳥歸巢,被譽爲“德宏香格里拉”的詩蜜娃底,無數的鳥兒“嘰嘰喳喳”熱鬧非凡,鳥與人類和諧相處,良好的生態環境給傈僳山寨各族羣衆提供了無窮的樂趣,爲鄉內外遊客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千姿百態的百年古樹掩映下的這片土地,被一條清澈的小河滋養着。這裏草原廣闊,馬牛成羣,綠草蔭蔭,古樹參天。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這裏曾是一塊荒壩,由於毀林開荒的毀壞,2000多畝原始森林只剩下傷痕累累的一小荒山。冬季來臨,狂風亂舞颳起陣陣山灰,鋪天蓋地墜落在傈僳山寨的鄉村小巷裏。暴雨季節,山洪沖刷,泥沙俱下,淹沒了草壩田地,阻塞道路河流,枯枝爛葉堆積成堆,美麗的詩蜜娃底傷痕累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蘇典鄉歷屆黨委、政府視詩蜜娃底復墾綠化爲己任,組織機關、學校、商店和當地駐軍綠化詩蜜娃底,美化大家園。他們在沼澤地上填土種植物,改良土壤,播撒草籽。特別是近幾年來蘇典鄉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立足生態、民俗、旅遊三大地域優勢,把詩蜜娃底附近的下勐劈山寨打造成美麗鄉村旅遊景點,通過這張名片,打開蘇典鄉的生態旅遊及特色鄉村旅遊。爲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級各相關部門及當地羣衆不斷強化山林管理,調整綠地規劃,大搞植樹造林,營造動植物保護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大力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及緊迫性,及時制定了《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措施》《愛鳥護鳥村規民約》等,倡導“保護古樹名木人人有責”“愛鳥護鳥人人行動”,對古樹名木標號掛牌,做到“一樹一牌”,以便羣衆監督。春天打只鳥、秋天少一窩。黃草壩村及劈石村還先後成立了護林護鳥隊,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巡護,築牢生態保護防線,讓大家知曉,珍稀動植物是社會的財富,是有生命的綠色活文物及活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給我們的無價珍寶,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村民們靠山喫山、刀耕火種。如今他們放下了油鋸、斧頭、砍刀、銅炮槍、彈弓及獸夾等,自覺投身於生態保護中並嚐到了其中的甜頭。良好的生態環境,使橫穿於詩蜜娃底的勐劈河清澈見底,花魚遊蕩,春遊的人們河邊架鍋,下河摸魚,現撈現煮,有的甚至在水邊樹下燒烤,給遊人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在抓好造林綠化的同時,蘇典鄉還先後開展了數次收繳民用槍支的活動,使各類野生動物及鳥類有了一個寬鬆的生存環境,促進了全鄉林業生態建設,單單詩蜜娃底這一景點就形成了1000多畝的茂密林地。這裏依山傍水,古樹環抱,遮天蔽日,放眼四處,到處都有樹齡不相上下且實屬少見的刺麻慄古樹羣。這裏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茂密的森林招來大批的野生動物,有麂子、野貓、山兔、松鼠、穿山甲,還有竹雞、喜鵲、烏鴉、康雞、斑鳩、燕子、冬至雀、飛禽、布穀鳥等40多個鳥類品種,他們“和平共處”,在詩蜜娃底這一獨特的生態環境中棲息尋食,繁衍後代。昔日荒壩,今朝綠樹成蔭,草旺牛肥,一派誘人景色。

特別是近幾年來,蘇典鄉全面踐行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緊緊依託詩蜜娃底這張名片,快速打開了旅遊之門。由於該鄉鄉村旅遊的發展,來景點休閒、攝影的遊客逐年增多。如今,詩蜜娃底已成爲遊人神往的“天然森林公園”,一年四季遊客不斷,生態旅遊讓當地村民的收入不斷增長。

文:余天平

圖:朱邊勇、莊鬱蔥、鄭山河、李鵬、肖航先等

轉自:德宏團結報

我們經歷了很多

感受了很多

來吧,來這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