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習一味中藥-羌活

羌活主產於四川、雲南、青海、甘肅等地;寬葉羌活主產於四川、青海、陝西河南等地。

羌活爲圓柱狀略彎曲的根莖,長4~13cm,直徑0.6~2.5cm,頂端具莖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脫落處呈黃色。節間縮短,呈緊密隆起的環狀,形似蠶,習稱“蠶羌”;節間延長,形如竹節狀,習稱“竹節羌”。節上有多數點狀或瘤狀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鱗片。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有多數裂隙,皮部黃棕色至暗椋色,油潤,有棕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射線明顯,髓部黃色至黃棕色。氣香,味微苦而辛。

辛、苦,溫。歸膀胱、腎經。

本品辛溫苦燥,升浮發散, 主入膀胱經,兼入腎經,藥力較強。作用偏上偏表,主散肌表遊風及寒溼而通利關節止痛, 善治表證夾溼、太陽頭痛及上半身風溼痹痛。

功效:解表散寒,祛風勝溼,止痛。

(1)風寒表證,表證夾溼,風寒頭痛。

(2)風寒溼痹。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相傳唐代,有一個名叫劉師貞的人,其兄患風溼頑症多年,長期臥牀不起,家人遍訪各地驗方屢試,皆無良效。

一天晚上,劉師貞夢見爲治兄病,自己四處訪醫,忽遇見一位老翁,師貞上前求教道:“我兄患有嚴重風溼病,雖經多方治療,仍無良效,請問有何辦法治療?”老翁道:“你兄所患風溼,一般藥物是治不了的,有一種藥物可治,就是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愈。”說完後老翁就不見了。師貞便知此是仙人託夢,連忙記住藥名。

可是他查遍了所有的醫藥書籍也找不到胡王使者這種藥,只好走訪名醫藥農,竟無一人知道是何藥物,師貞十分着急,寢食不安。就在此時師貞又做了一個夢,夢見逝世多年的老母親,師貞向母親訴說了哥哥的病情。並告知“曾有一仙人託夢授方,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治,但無人知道胡王使者是何藥物?”其母連忙告知道:“胡王使者就是羌活。”

師貞醒後即用羌活浸酒給其兄飲服,兄的多年頑疾果真慢慢痊癒了,從此,人們便知道了羌活的祛風溼作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