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晨陽

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核心專家

哈特瑞姆學術科研項目負責人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哈特瑞姆的與衆不同,尤其是與商業世界的最大差異,是對科研學術這種花時間、費精力、還不一定有回報的“苦行僧”領域充滿執念。

--1--

科研的“擔當”

坦率講,作爲一位電生理醫生,我覺得目前的心電生理科研成果有點“難爲情”。

拿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最擅長的房顫領域來說,中國1000萬房顫患者,未來還會越來越多,但我們現在引用最多的房顫研究數據是國外的,大部分學術前沿也來自國外。

我們不是沒有科研的資源,而是沒有科學的開發。

以房顫導管消融爲例,美國普通醫院的醫生一年手術量平均爲30-50臺左右,這只是我們一兩週的量。

現在的中國已不是十年前,經濟、科技、醫學都發展很快,我們不能只做指南的跟隨者,也要有科研意識和決心,在實踐中創新。只要願意下功夫、擠時間,在有些數據上或研究領域中,中國醫生就可能代表國際領先的水平。

科研是科學的假設。是假設,就有可能結果是陰性或者沒有結果。但即使這樣,醫學探索的過程仍然是有意義的。

在美國梅奧診所等國際知名醫療機構,科研和醫療、教育等都具有同等地位。儘管困難重重,這些醫院也都在初創早期一直堅持學術科研,最終推動了醫學進步,爲成千上萬的患者帶來了更優質、更便捷、花費更低的治療方案。

--2--

積累“學術信任度”

哈特瑞姆,已經有一個準備好的科研大腦。

理念契合的一大羣臨牀醫生,打破醫院和專業的壁壘,不把科研當成負擔,反而作爲一種動力、一種信念。目的也只有一個,更好地解決手頭的臨牀問題。

集團內的醫生專業敏感性高,相互主動交流和碰撞學術思想,激發創造力,這帶來了步調一致的科研設計和高效的執行力。

此外,哈特瑞姆所有合作醫院與我們通力合作,共享數據,助力研究。如今,近二十家合作醫院每年的出院病人總量已經相當於一所國內大型三甲醫院,而各個醫院的“哈特瑞姆特色”隨訪護士作爲第一環數據庫建設的先行部隊,已經在開始行動。

學術、科研,終極目標是爲病人解決問題。哈特瑞姆作爲有擔當的醫生集團之一,有責任去探索那些目前很難治療的疑難雜症,跟進最新的治療技術,並將這些技術發展完善,最終爲患者尋求最好的診療方案。

未來,我們將陸續參與、開展對照研究、註冊研究、創新器械研發等多個科研項目。哈特瑞姆這個學術界的“新人”,現在正一步步腳踏實地,儲存自己的“學術信任度”……

不想錯過心臟之聲的推送?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

選擇設爲星標“置頂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