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爲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通山縣來說,人口超50萬,屬咸寧市,爲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上,通山這一縣名源自兩個鎮,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

首先,通山縣隸屬於湖北省咸寧市。在地理位置上,通山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爲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縣境南鄰江西省武寧、修水縣毗鄰,東接陽新縣,北連咸寧市,西部與崇陽縣接壤。就通山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湖北省通山縣一帶屬南郡這一建制。對於歷史上的南郡,湖北荊州、安陸、漢陽、武昌、黃州、德安、施南諸府及襄陽境皆其地,治江陵(今荊州市一帶)。到了漢朝時期,今咸寧縣通山縣一帶屬江夏郡下雉縣。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通山縣一帶先屬蜀漢,在夷陵之戰後,該地區成爲東吳的疆域。在三國時期,該地區屬武昌郡陽新縣。南北朝時期,今通山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改陽新縣爲永興縣,今湖北省通山縣一帶屬之。唐朝這一歷史階段,今咸寧市通山縣一帶屬鄂州永興縣。公元964年,南唐正式在該地區設立通山縣,以通羊、青山二鎮各取一字命名,隸鄂州。由此,通山縣這一縣名源自兩個鎮。自公元964年建縣,通山縣的建縣歷史已經超過1000年了。公元976年,也即北宋時期,通山縣屬荊湖北路。兩年後,通山縣降爲羊山鎮,不久復爲縣。

最後,公元1102年,通山縣屬江西路。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通山縣屬江淮行省蘄黃道。到了公元1293年,通山縣屬湖廣省興國路。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通山縣屬興國府。清朝取代明朝後,通山縣屬武昌府。到了1914年,通山縣屬江漢道。1928年,通山縣直屬於湖北省。1958年11月,通山縣與崇陽、通城合併爲崇陽縣,1959年3月恢復通山縣。1965年6月,通山縣屬咸寧地區。1998年12月6日,撤銷咸寧地區,設立地級咸寧市,通山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通山縣總面積達268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爲51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文/情懷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