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李家村小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孩子们放假回来经常会来学校看看母校,和刘彬聊聊天,聊聊学习,聊聊未来。他叫刘彬,彭水县走马乡李家村小的负责人,也是一名老师,更是学校的管理员兼保安。

彭水县走马村中心校李家村小的孩子们,每天上学都会碰到一个面带微笑戴着眼镜的老师,看见同学们,他总是会嘱咐一些注意冷暖、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语,孩子们亲切的称呼他为“眼镜哥”。

他叫刘彬,彭水县走马乡李家村小的负责人,也是一名老师,更是学校的管理员兼保安。出生贫寒的他,从小就向往着讲台,梦想着有一天能走上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1994年,24岁的他刚好碰到彭水县走马乡李家村小招一名代课老师,他很幸运的做了一名代课老师。走上讲台那一天,他很兴奋,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好老师。

25年过去了,他将教学事业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不仅给学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更是以校为家,每天第一个进校,最后一个离校,天天如此。近日,记者走进彭水县走马村中心校李家村小,见到这位面带笑容的“眼镜哥”。

教学争先 不负学生

从彭水县城出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后记者赶到了海拔800米距彭水县有68公里的李家村小。这里离彭水城区较远,交通落后,孩子们上学极其不便,如果不在李家村小读书,孩子们必须要走10公里的山路到走马乡中心校上学。

“很多条件好的家庭都带着孩子在城里或是乡里租房上学,但一相对于条件差的学生只能选择就近读书。”见到刘彬的时候,天刚下完雨,他正在学校和学生们清洁墙壁,准备和孩子们做手抄报。据他介绍,这是一位日本的爱心人士资助建设的文化墙。

进行现代化教学。

李家村小现在有130余名学生,共有从学前班到六年级七个班。“别看人少,我们对孩子教学丝毫不懈怠。”刘彬说,学校孩子们无论是学校成绩还是德育教育都很重视,从他任教以来,学校班级多次拿下了全乡成绩第一名。而李彬个人,每年多次获奖,从2016年到2018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学工作者。

以校为家 坚守25年

刘彬说,他1990年高中毕业,1991年在外打工,1992年9月回家乡自办六年级,因当时六年级撤并到走马乡中心校,1993年9月至1994年9月在走马乡关坪村自办一年级,六年级。1994年,刘彬成为了李家村小的一名代课老师,2007年全县公招教师考试,刘彬顺利通过考试,转为正式教师。

“以前学校条件特别艰苦,围墙没得,厨房也没得。”刘彬说,25年来,他深深爱上了这份职业,也是因为热爱才让他坚守了这么多年,他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孩子们就是他自己的孩子。每天早上他一定是第一个到校,每天晚上他也是最后一个离校,除了重大事情,学校怎么都会有他的身影。

关爱学生 知心“眼镜哥”

因为李家村小离县城远,留在学校上学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最缺的就是关爱。刘彬发现了这一点,要求学校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们尤其是困难学生要特别关爱,并且和老师定期做家访,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学习问题。

课后与学生在一起。

因为刘彬工作中和生活中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们都很喜欢他;因为他戴着眼镜,孩子们亲切的称他为“眼镜哥”。如今,李家村小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孩子们放假回来经常会来学校看看母校,和刘彬聊聊天,聊聊学习,聊聊未来。

梦想实现 建起球场

“我们虽然是村小,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和中心校的孩子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下课了能在绿油油的足球场踢球。”刘彬说,为了这样的梦想,25年里他一直在不断的努力。

25年来,刘彬一直在为此奔走。直至2016年,重庆王源跑跑团为学校捐赠了办公电脑一台、功放一套、学生的文具和书籍若干;2018年,重庆一个爱心团体得知刘彬的故事后,为他捐助6万元用于球场改草坪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日本一位爱心女士资助的文化墙也建设完工;同年,重庆市扶贫办协会也为学校捐助5万元用于校园班班通建设。

如今,李家村小的孩子们不仅坐在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下课了能在500平方米的绿油油的足球场踢球,课后还能在学校享受一顿美美的营养午餐。看着如今美丽的校园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刘彬笑了。

作者:黄英

来源:武陵都市报

总编:汪 彬

主编:龚节佑

编辑:李万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