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份迂腐使得没有地位只有思想的孟子不能得到世人的尊敬,这种情况一致延续到唐宋八大家韩愈(《师说》)的出现。由于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制度”、“阶级”非常的推崇,所以,出自平民之家(鲁国流落在外的贵族后裔)的孟子,并没有阶级的正统身份,这对于学习儒家思想的众人来说,是看不起他的理由。

由于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制度”、“阶级”非常的推崇,所以,出自平民之家(鲁国流落在外的贵族后裔)的孟子,并没有阶级的正统身份,这对于学习儒家思想的众人来说,是看不起他的理由。

但是我们正视《孟子》这本书中的内容可以发现,孟子于儒家所在的地位,就好像庄子于道家所在的地位。据记载,孟子并没有说出自己师从何人,只是谦虚的说自己并不是圣人门生,所以由此可见,孟子的求学,应该是“从于子思子的门徒”,是比较正确的推论。

《论语》一书中,借孔子的言行来表述很多孔子要表达的思想。而在《孟子》中,基本上把孔子的儒家思想变现,应用到了实际的治国方面。孔子由于自身境遇的原因,并没有那么高的社会地位,也没有那么多可以给国君出谋划策的机会。甚至在当时,孔子本身的思想也并不是那么受推崇。所以他只能靠一些小事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来表示儒家思想是一种怎么样的思考方向。

而在孔子死后的百年时间里,通过门下七十二贤,和子思子对儒家思想的完善,再经过孟子自身的总结,就形成了一套比孔子当时的理论更完善的体系。毕竟已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儒家思想已经被更多的人所得知。虽然说当时的环境并不是独尊儒术,但是在百花齐放的年代,很多有野心有大才华的君主还是能分辨出一个谋士的进言是否合乎逻辑。而孟子所讲的儒家思想,句句在理,很难让人不信服。

为什么孟子是在宋代以后,才被尊称“亚圣”?之前为何地位不高?

可遗憾的是,儒家思想在孟子的年代之前,只是做到了众所周知,使君王“愿意听一听”,并不像后世的皇帝一样奉为“圣人之言行“。而在那个年代,众君王没有任何人推行儒家思想并成功的先例,这使得也没有任何一个君主愿意去尝试,去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众君王不愿实施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大”。试问,在当时那个认知水平下,谁愿意真正的放弃自己的权力与享乐,改为全身心的为百姓谋福利?

所以孟子的思想虽然独树一帜,而且从逻辑上就感觉大大行得通,却依然没有在任何地方得到实施。很多君王见到孟子都如获至宝一般的恭迎求教,孟子也不吝耐心的一一予以回答。可惜,终归他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

为什么孟子是在宋代以后,才被尊称“亚圣”?之前为何地位不高?

而后世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迂腐”。这份迂腐使得没有地位只有思想的孟子不能得到世人的尊敬,这种情况一致延续到唐宋八大家韩愈(《师说》)的出现。上文我们提到,孟子的思想确实是有真东西的,只不过迂腐的儒家子弟不能抛弃阶级观念,却因孟子的“不正统”而不正视于他,尊奉的是孔子最宠爱的弟子颜回。但是韩愈本身就是一个抱有反抗思想的人,他的一生起起伏伏,大起大落,痛苦的经历必然是有着从某种思想中的“顿悟”,来支撑他一次次的重新抬起头来。我猜孟子大概就是充当了他在困境中勃发的“精神导师”的角色。所以借韩愈之势,孟子的地位有所上升。

为什么孟子是在宋代以后,才被尊称“亚圣”?之前为何地位不高?

而真正使孟子地位得到攀升的,却是在元朝。

我们知道,元朝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建立起来的。而关外本身并不是汉文化传承发展的地方,金朝也好,蒙古也好,在消灭了宋朝的统治阶级后,他们族内的文人大士对汉族文化十分推崇,决心要从汉族文化中学习到精髓。由于他们并没有自小受到腐朽的儒家思想的侵蚀,所以可以很好的做到“取其精髓、去其糟粕”。而孟子留下的典籍,是把当时儒家的理念直接应用在君王之道,是一种“如何王于天下”的“术法”,这对于任何朝代的统治者,无非就是至宝一般的存在。只不过之前一直由于固化的“刻板偏见”,导致孟子的伟大思想被埋没了千年。

为什么孟子是在宋代以后,才被尊称“亚圣”?之前为何地位不高?

而当元人挖掘出这块瑰宝之后,后人才能正视孟子的思想对于统治者来说是多么的宝贵。这不是类似于《论语》的那种“原始儒家”的逻辑不通、自相矛盾,而是直接通过精准的例子告诉君主,如何才能“王之于天下,而万民归焉”。

于是自明朝起,孟子“亚圣”的地位就此巩固下来,并取代了颜回的地位。当后人提起儒家的时候,都称其之为“孔孟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