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這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新年以來的首次會議。

時事政治

2019高考時政熱點:全面依法治國

一、時政背景

含義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基本內容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羣衆;

  (2)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3)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4)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5)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7)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8)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重大意義

(1)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4)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誌;

  (6)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近年來依法治國重大事件回顧

(1)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說,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

  (3)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

  (4)2019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5)《求是》2019年第四期再次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磅文章:《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6)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這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新年以來的首次會議。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依法治國的觀點綜述(時政語言)

  1.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目的是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成立這個委員會,有助於要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強化黨中央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領導,更加有力地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2.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新任務,明確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要基本建成。

  3.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既是加強黨的領導的應有之義,也是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

  4.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定海神針”。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黨居於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地位。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5.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法治爲引領。

  6.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現在,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延展。人民羣衆對執法亂作爲、不作爲以及司法不公的意見比較集中,這要成爲我們厲行法治的聚焦點和發力點。

  7.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

  8.無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依法治國既是重要內容,又是重要保障。

  9.堅持以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爲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10.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堅持實現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必須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爲國家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確保全面依法治國正確方向。

  11.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法治建設要爲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1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能走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

  13.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4.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15.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必須以憲法法律爲行爲準則,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爲都必須予以追究。

  16.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7.堅持處理好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關係。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關係。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18.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

  19.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20.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把平等保護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要用法治來規範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尊重市場經濟規律,通過市場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內調整各類市場主體的利益關係。

  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二、理論解析

經濟生活

  (1)公司必修依法設立,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接受政府和社會公衆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簽訂勞動合同,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自覺遵守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

  (2)個人:樹立正確消費觀,科學消費、理性消費、綠色消費、合法消費。對待金錢,取之有道。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保證;個人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得到尊重和保護;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證自己的經濟活動符合法律規範,又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3)國家:國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開展市場競爭、同等受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法律手段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規範市場秩序,依法加強市場監管,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造成道德爲支撐、法律爲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範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市場經濟具有法制性,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政治生活

 (1)國家性質。我國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的真實性表現在人民民主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2)公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政治自由、監督權;依法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等義務,參與政治生活時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相結合原則。依法行使民主權利,依法履行相關義務。遵守憲法、法律、規則和程序的規定,依法有序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政治生活。

  (3)政府:我國正在建設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依法改造各種職能;依法行政,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爲,法定職責必須爲;依法決策。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在於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機制。這個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政府要自覺接受監督。

  (4)我國憲法規定,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全國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權,人大行使監督權,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

  (5)中國共產黨與法。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形成的,是法律賦予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中國共產黨要以憲法和法律爲根本活動準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統一。法律是黨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統一;黨的主張要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爲國家意志,是黨依法執政的重要體現;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6)遵守憲法和法律是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文化生活

 (1)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體現文化反作用於經濟,先進文化促進經濟發展。

  (1)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隨着民主和法治建設的發展,人們爲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

  (2)文化市場越繁榮,文化產品越豐富,越不能放任自流,越要加強管理,正確引導。腐朽文化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

三、相關練習

 1.爲加強黨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更好地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方略,中共中央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意在

  ①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

  ②協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

  ③提高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④充分發揮黨依法治國的主體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黨的領導體現在

  ①領導立法、保證執法②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③公正司法、嚴格執法④科學決策、依法行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下列體現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理念的是

  ①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

  ②宣傳道德模範,引導和激勵人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③始終要把黨的領導作爲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和最根本的保證

  ④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弱化管理職能,致力於建設服務型政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黨的重大任務。爲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中共中央印發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從2018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實施

  ①是黨帶頭守法、領導立法的體現②有助於推進黨的建設制度化

  ③表明黨有能力不斷提高執政水平④是把黨的意志上升爲國家意志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5.我國每一項重大政策的決策和實施,大體都要經過“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各民主黨派等充分協商—>政協廣泛徵求意見—>人大審議通過—>政府貫徹實施”的程序。這一決策過程

  ①表明中國共產黨堅持民主執政,代表着廣大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根本利益

  ②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

  ③保證了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④表明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6.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主要表現在()

  ①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②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③法律是治國之重器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爲領導核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在談到黨內監督問題時,習總書記提出要抓住“關鍵少數”。這個“關鍵少數”就是指一把手領導幹部,着力點是對領導幹部的權力進行監督制約,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抓住“關鍵少數”是因爲()①“關鍵少數”離不開領導幹部這個整體②“關鍵少數”的功能及變化甚至對領導幹部這個整體起決定作用③“關鍵少數”這個主要矛盾在事物的發展進程中處於支配地位④抓住“關鍵少數”這一主要矛盾,就把握住了領導幹部的主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下列說法能反映這一人才培養要求的是()①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②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③君子懷德,小人懷惠。德者,本也;財者,末也④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是因爲()

  ①依憲執政是黨執政的基本方式

  ②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③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④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的首要原則。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濟。下列關於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關係的表述正確的是()①堅持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②堅持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④依法治國要求黨必須堅持依法行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爲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要恪守以民爲本、立法爲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這是因爲()

  ①羣衆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人民羣衆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③滿足人民的各項訴求是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④上層建築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集中體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2.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看,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必須()

  ①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堅持羣衆路線

  ②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注重量的積累

  ③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掌握系統的優化的方法

  ④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發揮正確意識的指導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3.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爲此,國家宣傳部門要

  ①堅持不懈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法治德治結合中推進憲法實施

  ②積極參加各種文化活動,爲人們崇尚憲法創造良好氛圍

  ③強化法治對道德的支撐作用,以法治滋養道德精神

  ④會同有關部門廣泛開展羣衆性法治文化活動,使憲法、法律走進千家萬戶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4.《人民日報》載文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構成了有機聯繫、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是中國“發展起來以後”,更加註重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必然選擇。強調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因爲

  ①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影響部分

  ②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率着部分

  ③聯繫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④整體功能總是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方針,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到黨的十八大對法治建設的新要求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一變化表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各環節上,均呈現新的特點和要求。其中法律設置也即立法,需要努力朝着科學方向發展,力圖從“有法可依”到“科學立法”,這是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野下的法治建設的先決條件。

  (1)簡要說明立法環節從“有法可依”向“科學立法”轉變的價值追求。

  (2)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說明如何才能做到科學立法。

答案:

  1.A2.A3.B4.B5.D6.A7.B8.C9.D10.C11.A12.B13.D14.A

  15.(1)這一轉變表明法治建設在立法方面更加強調提高立法質量,使所立之法更好的貫徹以人民爲中心的思想,要求立法要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有利於維護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回答立法體現黨的性質和國家性質也可)(2)①立法要體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要從國情出發,體現國家性質,順應時代要求,推動國家發展,保障人民權利;②立法機關要遵循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開展立法論證,立法聽證和立法評估工作,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③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衆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④立法要充分發揮專家學者的智慧作用,健全專家學者參與立法的機制,提高立法的科學性。

來源:高中政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