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各種聚會充斥着你的社交生活,那麼喝酒過量就難以控制了。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飲酒是防止過量飲酒的好開端。

飲酒時要有理智的頭腦,明白飲酒應該有度,過度飲酒有危害健康的道理。

1、總量控制法

有人在喝酒的時候容易喝醉,往往是由於預備的酒量太充足,尤其是在與久別重逢的同學或“酒友”重逢之時。所以,可預先少備點酒,例如可用小瓶酒。並在喝到一定程度時,主人可適時建議:今天大家把這點酒喝完了就喫飯,隨即按各人的“酒量”斟酒,把瓶中的酒倒完,空瓶免置於臺,並共同乾杯,一切均系恰倒好處,皆大歡喜。

2、“就低避高”法

對於專愛喝高度烈性酒的客人,可準備低度白酒,人們有一個誤區,認爲高度白酒不傷身,這是指勾兌酒或燒製酒而言,度數高意味着水、香料等添加少。

3、“適當稀釋”法

對於酒量小且平時不經常喝酒的人,可在酒中加些冰水、汽水之類的軟飲料,具體稀釋程度,可視各人的口味而定。

4、“軟硬並舉”法

對於酒量小的人,可爲其準備1種酒及1種如椰子汁之類的軟飲料,分別倒於2個杯中,可交替飲用,以免致醉。

5、“以假亂真”法

在大型聚餐會上,爲了應對頻頻而至的“敬酒“者,可預先在杯中備就色澤與真酒相似的軟飲料,或低度酒加軟飲料,屆時可喝一口,因爲一點不喝也很彆扭。

6、因人擇桌法

有時幾桌人在一起就餐,如果你酒量小,就可以與酒量小的人在同一桌;如果同一桌上的人之間酒量相差較大,不妨坐在酒量小的人一旁。這樣可各得其便。

7、監督勸阻法

對於過量飲酒者,家人的監督和好友的勸阻作用,極爲重要,這應成爲不成文的家規和友規。

8、“不戰自降”法

遇到勸酒氣氛較濃的場合,可明確表示自己酒量很小,“甘拜下風”。這樣對方也就不好意思再向你頻頻“進攻”了。如果自己患有高血壓症或心臟病,則也可當衆表白。

9、酒杯倒扣法

即沿用明代莫雲卿提倡的“覆觴止酒”法。觴即明代的酒杯。當喝至適量時,可將酒杯倒置於桌上,使別人不能再往酒杯中斟酒。當然這是不得已的做法。

10、自明自定法

在瞭解所飲酒的酒度(酒標上有)及特性的基礎上,應喝至自己酒量的五成或六成爲度,即“以半爲度”,作爲自己“適量”的標準。每個人都可爲自己設計出具體的標準,並加以靈活掌握。

來源:網絡

聲明:本公衆號所刊發稿件、圖片均用於交流使用,會盡量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若涉及版權,或版權人不願意在本平臺刊載,請通過後臺取得聯繫,《貴州酒業信息網》將會立即刪除。

文章看完了,你長得好不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