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紛爭之世,諸侯列國相互攻伐,即使秦齊兩國並非鄰國,尚且借道開戰,何況領土相鄰的諸侯國。今天我們瞭解一下秦國借道韓魏討伐齊國的故事,或許從中能夠悟出許多人生哲理。

秦國爲什麼要借道韓國、魏國不顧遠離本土千里迢迢討伐齊國,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能夠體會到的就是秦齊兩國之間一定存在着重大利益紛爭。

秦國大軍來勢洶洶,齊國也不敢怠慢,齊威王立即任用匡章爲將領兵應對。秦齊兩軍在桑丘展開對峙,雙方引而不發,使者往來不絕。匡章不愧爲齊國名將,他也藉此機會對接下來的戰事做出部署。匡章派一隊兵馬換上秦軍的服飾,豎起秦軍的旗幟,並趁機混入秦軍。

匡章的舉動雖然做的神不知鬼不覺,但是還是沒有躲過齊國密探的眼睛。消息很快傳到齊威王面前,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匡章率領齊軍降秦。令人沒想到的是,面對如此駭人聽聞的消息,齊威王居然不爲所動。

不久,又有一名密探來報,說:“匡章率領齊軍投降秦國了。”齊威王仍然不爲所動。最後,竟然有三個密探把匡章降秦的消息報告給齊威王,齊威王仍然無動於衷。

正當大家議論紛紛之時,有一個官員坐不住了,向齊威王進言道:“卑臣不明白,三個不同的密探異口同聲報告說匡章戰敗降秦,大王爲何不處理匡章?爲何不調兵遣將予以應對?”

齊威王看着朝堂上緊張兮兮的文武大臣,胸有成竹地說:“匡章是不會背叛寡人的,爲何要處理他,更不用興師動衆。”正當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前線傳來消息,齊軍大勝,秦軍全線潰退。此時,滿朝文武才明白匡章用意,同時也佩服齊威王用人之明,更對齊威王立場堅定欽佩不已。

不久,又有好消息傳來,秦國討伐不成,反被打敗。秦王立即表示臣服,並且派遣特使向齊國謝罪。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能想到此後統一六國的秦國初次與齊國正面交鋒竟然以秦國戰敗、俯首稱臣而告終。

齊威王的心情立即舒暢了好多,禁不住喜笑顏開。爲了讓齊威王更開心,滿朝文武趁機加了一把火,紛紛跪倒在地向齊威王慶賀:“大王聖明!王上萬年!”同時,他們詫異道:“大王,臣下不明白,您怎麼這麼堅定匡章不會降秦。”

齊威王趁着心情好,也準備顯擺一下,一臉神祕地說:“告訴你們吧。有一件事想必衆位愛卿都知道,當初匡章的母親啓得罪了他的父親,被他的父親給殺了,埋在馬棚裏。”聽到這裏,文武大臣們紛紛點頭。

齊威王繼續說:“當初寡人任命匡章爲將的時候,曾經許諾過他,凱旋之日將改葬、厚葬其母。”匡章卻對寡人說:“而今我不是不能改葬母親,只是我父親至死也不同意改葬,我不想因爲改葬母親而違背父親的意願。”

說到這裏,齊威王一臉嚴肅地質問羣臣:“衆位愛卿可以想一想,這麼一個對已故的父親尚能敬重有加的人,又怎麼會背叛君父呢?”羣臣紛紛跪下山呼齊威王聖明。

通過這件事,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齊威王的具有識人之明,危急時刻,他立場堅定,不爲前線傳來的接二連三的消息所動,動搖對匡章的信任。再者,齊威王僅通過一言一行即可斷定匡章的人品亦可堪稱明君之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