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如果面积实在太大,也不得不采取化学防治,既要在幼虫发生其进行树上喷药防治,也要在秋季叶蜂大量发生期,结合树上树下同时防治,杀死附着在地面及杂草上的幼虫。所以,当我们发现有少量叶蜂幼虫危害果树时,就必须采取措施加强防治。

今天路过一桃树园,发现一株桃树上部分树枝上的叶片只剩叶柄或者叶茎了,走进一看,有的甚至连叶柄都不存在了。其叶片有的也是残缺不堪,而叶片的边缘位置上正附着很多华绿色的小幼虫啃食着树叶。不用说,那些残缺不堪的叶片也是这些幼虫为害的结果。

仔细看了一下,虽然数量不多,但啃食树叶的速度非常迅速,要按这个速度啃食,要不了几天时间,这棵桃树的树叶一定会被啃食殆尽。从图片上来,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虫吗?我想如果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要仔细区分这样的虫,应该无法细分出来。

可惜我不是昆虫专家,没发细分这是什么虫,只知道这叫叶蜂幼虫。为什么不知道,因为叶峰有9000多种,不是昆虫专家,确实细分不出。但虽然说细分不出,但对叶蜂也是有所了解的。一般来说,叶蜂成虫于春天或初夏羽化,寿命很短,在野外自然情况下则较长。有些成虫不取食,有些则取食水、花蜜、花粉、叶、其他昆虫分泌物等。

叶蜂常将卵产于叶、茎、小枝、嫩梢或球果上,大多数产于植物组织中,少数则产于叶表。幼虫在叶表取食,或潜叶、成瘿、卷叶、蛀茎、蛀木、蛀叶柄、蛀果而取食。有些叶蜂幼虫只取食老叶而不取食幼叶。幼虫取食时间长短不一,通常约为3-4周。许多种叶蜂的幼虫起初群聚排列成特定队形取食,以后则分散取食。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下、土中或寄主木质部、茎部或植物果实中做室成茧。

大多数叶蜂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在春末夏初羽化,生存期约10-30天,产卵后不久即死去,与幼虫发生期完全分离。幼虫多数分散、隐蔽活动,老熟后入土越夏越冬,次年春在土内化蛹,蛹期很短,一般5-10天后即羽化。部分叶蜂一年二代或多代,多代种类中有不少种类在植物地面以上部分结茧化蛹,也有一些种类仍然在土壤中化蛹。

很多植物都会深受叶蜂幼虫的危害,不论是蔬菜、花卉、果树,还是其他的草本植物,都是叶蜂幼虫为害的对象。通常情况下,危害果树的叶蜂主要有梨简脉茎蜂、梨实叶蜂、李实蜂、桃叶蜂、山楂壮锤角叶蜂等等。叶蜂初孵的幼虫会排列成队形从果树的树叶边缘开始啃食叶肉。随虫龄增加,食量增大,危害逐渐加重,取食叶片呈大型不规则缺刻。

虫量很大时,每片叶上常群集十几头幼虫,2到3 天之内将全园叶片及嫩梢吃光,仅残存叶片主脉及枝干。在啃食完其所处位置的叶片后,又转移到附近其他植株上继续啃食,一大大片果园叶片被吃光,就会直接影响果树生长,让果树的果实品质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所以,当我们发现有少量叶蜂幼虫危害果树时,就必须采取措施加强防治。而如果发现得较晚,已经有大面积的发生了,就要统防统治,才能有效控制整个区域叶蜂的发生与危害。一般来说,防治叶蜂为害果树的主要措施,通常为以下几种:

A彻底清园。根据叶蜂的越冬场所比较固定的习性,早春、晚秋清除果园落叶、杂草、枯枝、病虫僵果等,刮除粗、老、翘、病树皮,集中深埋或烧毁;并深翻果园行间,浅锄树盘,破坏害虫越冬场所,减少虫源。

B绑缚诱杀。根据叶峰幼虫下树越冬习性,采果后在果树主干中上部绑扎一圈稻草、麦草、麻袋片或果树专用诱虫带等,诱集下树幼虫潜藏。冬季清园时将绑缚物解下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幼虫。

C捕捉成虫。利用叶蜂交尾和产卵盛期爬在嫩梢枝条上静止的时间,人工捕捉成虫,捕捉一头雌蜂相当于消灭50- 60头幼虫。也可在幼虫孵化时用手指挤压产卵处,将孵化的幼虫挤压死。如果幼虫已经孵化而且危害面积不大,且果树不过于高大的情况下,可以釆取人工捕杀办法将其消灭。

D化学防治。化学防治选用绿色环保农药进行防治,但如果是果实膨大期,最好采取农业防治或者生物防治。不过如果面积实在太大,也不得不采取化学防治,既要在幼虫发生其进行树上喷药防治,也要在秋季叶蜂大量发生期,结合树上树下同时防治,杀死附着在地面及杂草上的幼虫。化学防治可喷施40%氧乐果1000倍液或喷施溴氰菊酯2000倍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