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棵杏树,虽能正常结果,老枝条的叶片也正常,但新抽发的嫩稍,尤其是一些萌孽的叶片几乎全是皱缩卷曲,下部卷曲的叶片没有褐红色斑点,没有簇生。但是顶端的叶片不仅有褐红色斑点,还有簇生状。看了这样的症状,确实把我也难住了,暂时还分辨不出症状,因为还需要后续观察,看其情况变化才能确定。

首先肯定的是这棵杏树是一棵粗放式管理的杏树,长期缺乏修剪,缺少水肥管理。但是,杏树一般对土壤、地势的适应性很强,除通气性差的粘重土壤外,不论在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还是砂砾土上,都能正常生长。杏树对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要求不严格,在瘠薄的丘陵山地也能正常生长。虽然说能正常生长,但是果实的质量以及杏树的寿命等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要让杏树树势健壮,果实质量优良,必须要做到高水平的管理才对。

而这棵杏树,虽然正常生长也正常挂果,但是也存在着上面我们提到的问题,这想必是和管理粗放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但卷叶是什么病害还是什么虫害呢?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能引起杏树卷叶的几种情况,先来判定看到底是什么症状的可能性较大一些。一般来说,引起杏树卷叶的情况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是缺素症。杏树缺素能引起卷叶的,主要是缺钾、缺钙及缺镁。缺钾时,发病初期只在叶缘附近出现紫色部分,在夏天只需几小时或1天就变焦黄。降雨后病斑转为茶褐色,随后,整个叶片皱缩卷曲。缺钙时,常在新梢抽生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时出现,先端幼叶开始变色,叶面上形成淡绿色斑,经1-2天后即转变为茶褐色,并形成坏死区,叶片尖端下卷。缺镁时,新梢基部成熟叶片外缘的叶脉间出现淡绿色的斑块,并变成黄褐色或深褐色,然后逐渐卷缩脱落。

二是杏叶焦边病。杏树发病时,初期在叶缘首先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斑,逐渐扩展到叶脉并变成红褐色。感病叶片上病健部分明,病叶边缘枯死,绿色部分的表面出现一层半透明的灰白色膜,有时枯斑脱落,形成残叶,有时枯斑不脱落,待全叶枯死后连叶柄一块脱落。

三是杏疗病。杏疗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花和果实。新梢染病后,生长缓慢并且节间变短,新梢上的叶片呈簇生状,促使侧芽萌发二次枝。受害叶片初期为暗红色,呈肿胀扭曲畸形状,质地明显增厚变得脆硬,病叶逐渐变成黄绿色,后期变为黑褐色,逐渐干枯,叶背散生小黑点,干缩在枝条上,不容易脱落。花朵被侵染后,花萼肥厚,开花不完整,花期比较短,花瓣和花萼不易脱落。果实染病,轻者果面生淡黄色病斑,表面有红褐色小粒点,重者生长停滞,后期干缩脱落或挂在树上呈干浆果。

四是杏卷叶蚜虫害。蚜虫群集于嫩枝上部的幼叶吸食,叶被害后卷缩,蚜虫即在卷叶内紧殖危害。

从卷叶的症状及果实以及健壮部位的情况来看,首先可以排除焦边病,再次排除卷叶蚜虫害,因为没有害虫危害的痕迹。其次是缺素症状还是比较相似的,尤其是缺钾症状,但并没有簇生状。之所以暂时分辨不出,需要在后期的变化之中来进一步确定。但从目前来看,杏疔病的可能性大一些,虽然有些症状不太相似,但顶端簇生状、叶片有褐色、卷曲皱缩,这些症状都比较像杏疔病。

杏疔病是杏树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新梢、叶片,受害严重时危害杏花和果实,影响杏树的正常生长和果实品质。该病一年发生 1次,无再侵染过程。发生杏疔病的原因主要是栽培管理非常粗放,造成树体衰弱,病虫害发生严重,致使杏疔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杏的产量和品质。如果后续确定是杏疔病了,可以这样来进行防治:

A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B清除菌源。从发芽前至发病初期剪除病梢、未落的干枯病叶,摘除干浆果,秋季和春季清扫园地杂草、落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第二年春症状出现时,应进行第二次清除病枝、病叶。

C适期预防。为了控制病害蔓延,要有效控制杏疔病的发生蔓延,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联合防治。可以在发芽前、抽梢期、生长季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具体的化学防治药物可以咨询当地农技人员后及时喷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