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片桃园,可能是因为缺乏管理的原因,树形还行,就是果实存在大小不一,一看就知道没进行过疏花疏果。除了果实大小不一以外,果实相互之间还比较密集,而且存在部分畸形果,还有大量以及干腐的僵尸果。

实际上,这样的果实,先不说会不会滋生病虫害的问题,至少大量的病果、畸形果、残次果是会影响到健壮果生长发育的,至少会出现品质问题。所以,这句“要想年年收,除非把果揪”还是挺有道理的。

而出现的这些干腐僵尸果,实际上是一种桃树最为常见的病害,我们都将其称之为褐腐病。桃树的褐腐病,又叫菌核病,这种病害不仅仅会危害果实,还会危害桃树的花、叶片以及枝梢。但大多数情况,果实的危害较为严重一些,一旦遇天气适宜发病的年份,若防治不力,就会出现大量的烂果脱落,有的会成为干腐僵尸果一直挂着树上。

如果桃树的花感染上褐腐病,会从花瓣的尖端开始发生褐色水泽状半点,然后全花逐渐变成褐色。天气潮湿的时候,感染的花瓣会迅速腐烂,表面出现丛生灰霉状。而在天气干燥是,花瓣则会干枯然后残留于枝条上不脱落。

如果桃树的嫩叶感染褐腐病,嫩叶受害从叶缘开始变褐,很快扩展全叶枯萎不脱落。花瓣和嫩叶感染褐腐病后,病菌会通过花梗和叶柄逐渐蔓延到果梗和新梢之上。然后枝梢少会形成椭圆或梭形褐色凹陷病斑,边缘明显,常易流胶并有灰色霉层形成,当病斑环切时,上部枝梢枯死。

如果花期就已经感染了褐腐病,那么整个果实从幼果到成熟期都有可能存在被为害的可能,越到成熟期,果实被侵害的可能性越大。幼果一旦感染病菌,会先在果实的表面出现褐色圆形病斑,在不良天气的影响下,病斑迅速扩大至全果,果肉随之褐变干腐,然后在病斑表面出现灰霉。干腐的果实有的会出现脱落,有的则会悬挂于枝头不脱落,成为僵尸果。

桃树褐腐病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上及落地的僵果内或枝梢的溃疡斑部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通过病虫伤、机械伤或自然孔口侵入。在适宜条件下,病部表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在贮藏期内,病健果接触,可传染危害。

而为什么会发生桃树褐腐病呢?一般来说,树势衰弱、管理不善和地势低洼或枝叶生长过于茂密、通风透光性较差的果园都容易发生褐腐病。因为褐腐病的病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就能形成孢子并开始侵染。病菌不仅仅会感染生长期的花果嫩叶,对于成熟期的果实也特别容易感染,一些在贮运过程中的果实也会在感染后继续发病。当然了,不同的品种对褐腐病的抵抗能力不一样,而最容易发生褐腐病的品种,主要是果实成熟后质地细嫩、多汁、味甜、皮薄的品种最容易感染。

如果发生褐腐病,不仅仅需要的是摘除病果病叶,实际上,为彻底防治,必须进行综合的来进行防治,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

A清除菌源。平时要加强桃树的管理,做到精耕细作、合理施肥、抗旱排涝、病虫害防治、合理负载等使桃树有一个健壮的树势,提高桃树的抗病能力。而如果感染病菌后,要结合冬剪彻底清除僵果、病枝等越冬菌源,集中烧毁,同时深翻园地,将带病残体埋于地下。同时在生长期间也还要注意及时剪掉陆续出现的新的病组织,以防止病害的扩大再侵染。

B喷药防治。在消除越冬病菌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防治。如果在褐腐病的严重的地方,在桃树发芽前可以喷配制好的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晶体石硫合剂一次,然后在花前、花后各喷一次杀菌剂。在褐腐病不严重或很少发生的地区,可以在落花后一周左右喷药,以后每隔十来天喷1次,果实成熟前一个月左右喷1次,以保护果实,防止病害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