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一個朋友向我諮詢寫文章的流程。

當時我以爲自己可以滔滔不絕,結果卻是,只能把一些片段陳列出來:

· 訪談他人時;

· 不斷打磨最後發佈時;

· 看到第一條評論時;

· 文章破了 1 萬時。

是的,我有點不好意思,覺得對不起他期待的眼神。

爲了不顯得應付了事,還是絞盡腦汁去回顧,最後硬是添了幾筆:

· 做一些準備工作,記錄靈感;

· 寫作時不要管語病和邏輯,直接往下寫;

· 最後再來調整格式……

這就是當時能想到的全部。

這種不好意思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讀了這本書,叫做《The Power of Moments》。

在這本書裏,它解釋了我開頭的情景:時間雖然是連續的,但我們只能記住某些瞬間。比如:

· 高考成績出來那一刻;

· 拿到 offer 的那一天;

· 老友重聚的那一晚。

初看這句話時,覺得完全是廢話,不就把我們人類的某個特質說了一遍嗎?

但仔細再深挖,發現背後藏着很多有用的自我提升工具,它們都藏在下面這張圖裏:

怎麼看懂它?請看下文。

(一)四個關鍵因子

在這本書裏,作者提到了四個讓人記憶深刻的「因子」。

它們是什麼呢?

(因爲是英文書,裏面有些概念比較生疏,下文主要是基於自己的理解,並進行了擴充和延展)

1.Elevation(提升)

這主要指代的是一些超過預期、帶來失衡感的體驗。

先說超過預期。

我們都知道:滿意度=實際獲得-預期。所以只要這件事帶來的獲得感超過了預期,那麼就能讓人收穫特殊的滿足感。

舉個例子:

很多房地產代理銷售公司,會在年底給置業顧問頒獎,第一名多少錢,第二名多少錢。比較簡單的操作是,準備幾張牌子,上面寫着名詞和金額,對應的人員上臺領獎。

這已經很打動人心了對吧?

但有的公司做得更極致,直接把錢取出來,堆在臺上。到前幾名上臺領獎時,眼睛看着面前的金錢,耳朵聽着底下的歡呼,手還可以實際地觸摸——這種體驗,絕對是一生中的高光時刻。

再說失衡感。

失衡主要指代的是跟之前的某種不一樣,即失去平衡。

典型的就如同:當我們從 A 城市轉到 B 城市,離開了舒適區,各種體驗都是新的。於是,我們會特別記得剛轉換時的那種感受,和那幾天的經過。

在電影中,會有很多這樣的失衡狀態。

以《復聯四》爲例,到最後的大決戰時,鋼鐵俠、美隊、雷神被滅霸打得體無完膚,一切都顯得如此絕望,這時候,奇異博士、小蜘蛛、女武神等一大波之前消失的英雄重現——對戰格局平衡再次打破!

在電影院,所有人都開始歡呼;現在再回憶,這一幕也成了永遠的記憶。

↑ 《復聯四》絕望時刻

2. Insight (洞察)

洞察主要指的是:當我們發現了某個現象時的,我們會對這個時刻記憶猶新。

比如看了一本書,我們不會有什麼感覺。但如果我們把書的邏輯,再重新繪製一遍,然後發現原來看似不相關的 A 和 B ,竟然存在這種或那種聯繫——這時候,對該書的印象,便更進一步。

這種情況,也類似於看八卦。

很羞恥,我真的很喜歡看明星八卦。其中一個賬號很有意思,它會去聊明星的那些故事,但隱去真實名字——也就是說,你只能靠猜那人是誰。

但也正因如此,當自己猜出來那一刻,會特別開心。——而這之後,會對這段故事記憶深刻。

3. Pride (驕傲)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我們的那些高光時刻。比如某次考試年級第一,某個項目終於完成,第一次得到師父的表揚……

對自己而言,仍然記得研究生複試成績出來時的那一刻:

4. Connection (聯繫)

聯繫主要指的是:和他人產生連接的一些時刻。比如戀人間牽手成功,在一羣人中做演講,和朋友去參加的某次旅行。

這些時刻,它們讓我們體驗到了友情、親情或愛情,情緒在場景中得到更多維度的加強。

小結一下。

所以,當我們回顧記憶中濃墨重彩的畫面或場景,可以發現,它們普遍具備以下四個因子中的一個或多個:

· Elevation(提升)· Insight (洞察)· Pride (驕傲)· Connection (聯繫)(二)用一個案例來強化理解

爲了更深入理解這四個因子,我們用一個案例來說明吧。

大家或多或少參加過企業的新員工培訓。如果再來回憶這段時光,印象最深的,多是其中的「團建」。爲什麼呢?

Elevation(提升):失衡感。

自己參加過的新員工培訓團建,是放在 6 天培訓的中途。在經歷過前兩天的課堂聽課後,大家突然迎來這麼一個戶外互動,所有人馬上情緒一陣,瞬間熱情爆棚。

——這是課程結構帶來的。

團建活動中,普遍都有挑戰極限的欄目。大家拼盡全力,爲的就是比之前多那麼一秒、兩秒。這個過程很苦,但是當挑戰成功的那一刻達成,所有的汗水和壓力,瞬間變成激動的喜悅和吶喊。足夠壓抑,足夠爆發!

——這是課程本身帶來的失衡感。

Insight (洞察):覆盤與發現。

在每次活動結束後,大家都會圍坐一起,討論剛剛環節中哪些做得比較好,哪些可以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也開始理解並提煉出一系列關於團隊、關於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自己去理解和發現,於是有了洞察。

Pride (驕傲):贏的感覺。

贏的感覺有兩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來自於大集體:一起完成某個挑戰性的任務。

第二個維度來自於小集體:一般來說大家都會分爲小組來做任務,有任務就有比拼,最後通過努力,贏得名次,這種驕傲,至今難忘。

Connection (聯繫):友情,也有可能是愛情。

在整個過程中,會不斷地與夥伴一起活動。大家不斷的磨合中,慢慢理解了對方,認同了對方,繼而形成了連接與羈絆,最後昇華爲友情或者愛情。

情誼,永遠是刻在骨髓裏的元素。

(三)知道這些有什麼用呢?

知道了這些,對我們的工作有什麼用呢?

一方面是(面向他人型)項目的設計。

當我們要設計一次演講,或者一次內訓課時,需要有意識地去創造一些閃光時刻。因爲這些是真的能刻在觀衆或學員心裏的。例如:

· 創造失衡:在課程中途,適當放一點視頻,避免了純粹講課帶來的壓抑。

· 創造洞察:提供案例,讓學員總結背後的原理。

· 帶來驕傲感:設計互動或評比,最後獲勝的小組(學員)有禮物。

· 創造連接:對學員進行分組,組內創造機會進行互動。

另一方面是(面向自己的)學習。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學習的目的,不就是希望那些理論在自己的記憶中留下痕跡嗎?

參考這個理論,我們可以進行以下的改善:

· 創造失衡:當看書累了的時候,就找找相關的視頻,聽聽別人的講解。

· 創造洞察:跟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進行關聯,找到可以運用的點線面。

· 帶來驕傲感:當某個學習目標(比如看一本書)完成後,給自己買個禮物(比如那本很不錯的《PPT煉成記》:)。

· 創造連接:把自己的發現告訴相關的朋友。

這麼一想,真的是一套不錯的對內對外的體系。

所以,現在再看這張圖,是不是很清晰了?

我是互動

最後我們來個小互動:請回憶一段印象深刻的經歷,並試着用以上四個因子來解釋。

晚安,好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