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獻史籍中“鏡”字最早見於《墨子-非攻》及戰國末期的著作,銅鏡的鑄造與使用,至少可追溯至距今四千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銅鏡的鏡鈕大部分是三絃鈕,此類鏡鈕由戰國開始,歷經秦至西漢初年,直到西漢下半葉才爲半圓鈕所取代。

在種類繁多、鑄造精美的戰國銅鏡中,鏤空複合鏡以其獨特的形制、瑰麗的紋飾、精湛的鑄造技術和高超的複合工藝,而成爲戰國鏡中之翹楚,複合銅鏡在戰國以後即絕跡。

所謂複合鏡是指鏡面和鏡背經分別鑄造後合成,複合鏡製作過程複雜,鏡背先鏤空鑄造紋飾,再與鏡面合貫爲一鏡,因此又稱透紋鏡或透雕鏡,西漢的銅鏡由戰國鏡中的蟠螭紋鏡繼續發展,慢慢地脫離戰國鏡的風格,逐步建立起西漢銅鏡的特色。

西漢中期鏡式以四乳爲中心發展成星雲鏡、四獸鏡、銘文鏡、規矩紋鏡,東漢時期鏡中的花紋更復雜,鏡邊上的花紋帶出現更多的式樣,這是歷史上交易最貴的青銅鏡,3500萬人民幣,從日本購得的唐朝海獸葡萄紋銅鏡。

唐代是中國銅鏡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銅製的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份,在銅鏡的質地上就顯得銀亮,既美觀又適用,在銅鏡的造型上,新出現的有方鏡、亞形鏡、八瓣菱花鏡、八瓣葵花鏡和寶相花鏡。

除了鑄造精美,紋飾上常常帶有域外文化色彩,唐代鑄鏡中心在揚州,當時尤爲珍奇的金銀平脫鏡爲費工耗時奢侈品,高貴華麗,多爲宮廷所專用,因過於奢侈浪費,唐肅宗時曾先後下令禁造平脫器,此後製作金銀平脫鏡就陸續減少,至五代已基本絕跡。

金銀平脫鏡紋飾繁縟富麗,線條流暢,花鳥紋飾栩栩如生,故爲唐鏡紋飾中的精粹,並是當時最爲珍貴的品種之一。

相關文章